胡懋仁:我国对外宣传的眼光应该放在哪里?
多年来,中国在致力于做向海外宣传的工作中,确实没有少费力气。而且,从近年来看,比起二三十年前,下的功夫也是只大不小,只多不少。但是,中国人民看到的结果却是不那么理想。很多国家,特别是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敌视、歧视和蔑视的态度并没有减少得太多。对中国的不了解,还是那些国家的基本民情。
相比之下,日本、韩国,甚至中国的台湾省,在他们向海外做宣传时,似乎收效还不错。以至于不少西方人把中国文化错看作是日本或者韩国的文化。中国的台湾省在向西方宣传时,也是花了不少的力气。这里的原因比较多,也比较复杂。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如日本、韩国和中国的台湾省,都是实行的资本主义制度。他们在与西方国家之间,意识形态是共同的。所以西方对于这些国家和地区没有意识形态上的敌对与偏见。这些国家和地区要宣传的文化方面的内容,西方也是乐于接受的。至少从猎奇的角度上看,西方感觉其中有些内容还是挺有趣的。
对于中国大陆,西方的敌对意识在近些年来,表现得愈演愈烈。在冷战结束之前,中国在海外做的一些文化方面的宣传,西方似乎不太抵制。只是那个时候,我们国家还不是很富裕,所以拿不出更多的资金来投入到这类宣传之中。所以,西方在那时虽然没有刻意抵制,但中国在外宣上的影响效果却非常有限。
冷战结束后,西方媒体开始把这种敌对的态度从过去针对苏联逐渐开始转向针对中国。西方对藏独的支持加剧了这样的针对性。后来,又伴之以西方政界与媒体对台独和疆独的放肆和纵容,西方针对中国的敌对性有增无减。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大陆面向西方所做的对自身成就与发展的宣传,能起到的效果和作用就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曾经有人认为,我们对西方所做的对外宣传,效果不那么理想,是因为我们不太了解西方表达意见和观点的方式。我们在对外宣传上,说的总是中国式的语言,表达方式也总是中国式的。西方对这类方式不太习惯,也不那么熟悉,所以我们的宣传效果就不那么理想。
这样的说法可能有一定的道理。俗话说,到什么山,唱什么歌。过去,我读过一些外文出版社出版的英文杂志和书籍,发现上面确实用的都是中国式的语言表达方式。这些方式与国外报刊上所使用的语言表达方式是迥然不同的。或许,学过英语的中国人,读起这些来,没有什么太大的难度。主要是因为语境和语义都是中国人所熟悉的。但是对于这样的语境和语义,外国人可能根本就不了解,所以他们读这样的文章,要理解起来,就肯定有不小的难度。这样的方式一定要改变,这是没有疑问的。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