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景区不再卖假货,资本不再赚快钱,“乡村振兴”才走上正轨

2021-11-05
作者: 赵皓阳 来源: 大浪淘沙

(一)发展不均衡

  十月下旬去九寨沟和成都玩了一圈,风景非常美,也增长了不少见识。打算分两篇写一写这两个地方的发展与政策。

  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是同一个伟大历史战略中的两个进程:先要扶贫,把最困难的同胞和地区带起来;然而仅有扶贫还不够,还要变富、变强,这就是乡村振兴的历史进程了。

  九寨沟这个地区因为有一个全球知名的旅游景点,且从80年代起就得到了很好的开发与保护,所以在同类地区中属于最早体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自然经济受到了旅游业的巨大带动。相比而言四川省扶贫的重点更多在于甘孜和凉山两个州。而到了“乡村振兴”的进程中,九寨沟这样一个发达旅游景点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

 

  然而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并不代表发展没有问题。九寨沟的问题与整个四川省一样:发展不均衡。四川省的省会成都市作为西南区域中心城市,近年来得到了相对的资源倾斜与飞速的发展。而九寨沟景区周边附近的地域可以说是富得流油,各种豪华酒店、饭店、商铺琳琅满目,繁华程度不输于大城市;但是在这样一个多山地区,远离景区的村庄与藏寨大多交通不便,也鲜有游客前往,与其他西部山区村庄的境况并无不同。

  我在九寨租了一个车,司机是一个藏族老哥,他说当地以距离景区远近分为“上塘”和“下塘”,这个分界点有一个桥叫做“返修桥”——上塘富,下塘穷。我说你们这个取名挺有意思,为啥叫“返修”桥啊?他说因为这个桥修了两遍,不是一个正式的名字,只是本地人都这么叫。我说不好意思我理解错了。司机老哥自己是“上塘”人,家里有几百头牦牛,还有几家临街的店铺。他平时雇人帮他照料牦牛,店铺也租给了同村人,自己没事了就开开车拉拉外地游客,开心得很。

  我跟他说你这就是标准意义的地主啊,他很惊讶我这怎么能算地主呢?毛主席早就把地主消灭了,才让我们这些穷人翻身做主人。不过他讲“下塘”确实困难很多,他老婆家就是下塘人,下塘女嫁上塘男很多,但上塘女很少嫁下塘男(标准上迁婚)。老哥说他每次去看他岳父,都得开很久的山路,也就是这两年精准扶贫国家有大投入,把路修好了。但是每次回娘家的时候都要把一整辆车装得满满的——各种米、面、油生活用品,用他的话讲他和他岳父家就是“两个世界”。

  (二)产业助农

  我跟当地的公务员、乡镇企业主朋友聊了聊,又跟司机、小商小贩聊了聊,很快就明白了九寨沟发展的关键点所在:沟口的景区经济,无法带动整个县域其他地区的经济。

  九寨沟本地的特产以农产品为主,比较有特色的是蜂蜜,这边的蜜蜂采的是一种很稀有的高山刺黄连(好像叫这个名字,记忆有些模糊),这个是其他地区鲜有的;还有牦牛肉,不过这个跟其他藏区的产品都一样,没有特别明显的差异性;另外就是一些药材,高山灵芝、虫草等等,还有美味的菌类,这些都是藏民去山里采的,不太好量产,也不太好制定生产标准。

  但是呢,去过九寨沟旅游的朋友都知道,景区里面卖的都是什么“特产”呢?蜜蜡、绿松石、各种闪闪发光的“藏族饰品”。这其实就说明问题了:景区经济无法拉动周边经济,无法带动本地农民致富,仅仅靠近景区的小部分地域可以获利。因为这个“利”不是生产的利,而是资本的“利”、地租的“利”,所以只能被少部分人获得。

  我跟当地的基层干部聊天的时候他们都很委屈:我们九寨沟的特产真不是蜜蜡啊。结果看来来往往的游客们人手带一堆首饰回去,对于真东西、好东西却视而不见,实在是干着急使不上劲。

  我跟藏族司机老哥聊天,他很实在,说那些东西都是从义乌、常州这些地方批发的,我们这里哪产首饰啊?他们整个寨子的人都不想骗人,所以就把商铺都租给了唯一一个“思维活络”“狠得下心”的人,然后那个人一方面从义乌批发海量的“塑料制品”,另一方面培训穿着民族服装的售货员,精准收割来来往往的游客,也成为了一方首富。然后这哥们还会有良心负担,怕这样卖假货会被佛祖惩罚,所以每隔一段时间就会给当地的活佛捐一笔大钱。然后当地的活佛再用这些钱去布施给穷人……

  我听这故事就觉得好好笑,想不到一个小小的村寨,跟美国富豪割全世界韭菜、再去捐给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路数如出一辙。这是我在九寨沟达吉寺门口拍到的,大大的“永远跟党走”几个字,很赞:

  但是这背后的经济原理也值得我们深思:为什么有那么多特色的农产品不卖,非要去义乌进一些假冒伪劣的珠宝首饰呢?原理也很简单——这符合了景区经济的需求。蜂蜜毕竟不好携带,几罐蜂蜜沉甸甸的,搞不好还黏不拉几的,一点也不优雅。游客是愿意提几斤蜂蜜回去呢,还是买一个轻松方便携带的蜜蜡手串呢?需知,肯在景区买纪念品的游客大多数都不在乎钱的,在乎的基本都知道景区就是宰人的,人家要的是一种购买纪念品的仪式感,以及回程后与人展示的谈资。

  另外从客单价的角度,无论是卖蜂蜜还是卖牦牛肉,同等体积/重量的利润,与珠宝首饰远远远远不可同日而语,有这样一个风水宝地的商家,自然愿意卖一本万利、且非专业人士很难辨别优劣真伪的蜜蜡、绿松石,也不愿意去卖本地乡亲实实在在产出的农产品。

  所以这就不得不引发我们思考:如何让九寨沟这样一个全世界都排的上号的旅游宝地,能带动本地助农扶贫与乡村振兴的历史进程?而不是仅仅让沟口附近的居民,以及千里之外的义乌批发商享受到“绿水青山”带来的“金山银山”。其他地方的助农产品主要得依靠互联网“带货”的渠道,才能走出深山老林,而九寨沟这样一个“天然顶流”不发挥一下自身的优势实在是说不过去了。

  (三)参考模板

  日本对于旅游景点的开发值得我们学习。以北海道为例,这里也是地广人稀景点多,而当地的商品产业与旅游产业是合二为一的:有许多特色产品就是只能在景区买得到,别处就是没有。这一方面基于日本人比较“轴”的特点,另一方面也是一种消费心理学层面的促销手段:别的地方买不到,那我可不得买点回去么;更有些人就是为了买这些特色商品,才来这个景点玩的——就是为的这个醋,包的这盘饺子。

  我上次去北海道的时候,我妈同事知道了,特别拜托我买只有某景区才卖的某护肤品,人家说用了N年时间使用了N个品牌的N种产品,最后就那个最好用,所以就认准了买。而我是一个吃货,每次去景点时都会尝一尝“限定版”的小点心,确实都很好吃,人间绝味,给你一种“我下次什么时候才能吃到这么好吃的点心呢?”这样的感觉,所以每次都要提着大包小包带一堆回去。另外,日本很多景区的文创产品也很有名,很精致很可爱的小玩意,让人爱不释手。

  所以日本围绕景区的IP开发能给我们的学习的地方就是:第一,要卖真东西、好东西、有特色的东西,与景区相得益彰;第二,有一些东西是可以批量生产,走电商、超市等渠道,但有一些高净值、高客单价精品只在景区里卖,二者相互配合相互补充;第三,建立起游客对于景区全方位的感情——不只是景美,还有好吃的、好用的、好玩的,从单纯的旅游变成对生活全方位的享受。
  北海道那些景点,比如说什么洞爷湖、阿寒湖、登别地狱谷,跟九寨沟的景色完全没得比。我去北海道看风景的时候就一脸麻木——咱们国家什么景色没有,我大老远跑过来就看这?但是一到吃的时候就两眼放光。人家围绕景点一系列商业开发确实做得很好,值得我们学习。我去北海道背来了一箱子文创、零食、限定版化妆品,去九寨沟看见那些从义乌、常州批发来的蜜蜡、绿松石完全毫无欲望。这样浪费一个神仙美景带来的“流量”,有一种入宝山却空手而归的遗憾。

  不仅仅是九寨沟,成都的宽窄巷子,大理丽江的古城,古镇西塘古镇,以及各地相似的“南锣鼓巷”式的商业街,卖的都是流水线零食、奶茶、油炸食品以及高价淘宝货,以前我专门写文章批判过:《为什么全中国古镇都长一个样?》

  所以说这就不能指望市场调节了,乡村振兴的伟业必须由政府去规划、主导、实施。市场调节的结果就是上文中描述的:旱的旱死,涝的涝死,大家全挤在景区卖从义乌批发的蜜蜡和绿松石。

  《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本不是一种个人力量,而是一种社会力量。因此,把资本变为公共的、属于社会全体成员的财产,这并不是把个人财产变为社会财产。这时所改变的只是财产的社会性质。它将失掉它的阶级性质。”这段话说得很明白了,资本是中性的概念,用在资本家手中就变成了剥削无产者的工具,但是为全体人民服务时,它就成为一种整合资源、撬动生产力的概念,这时的“资本”不再是从前的“资本”,而是一种洗心革面重新做人的进步力量。

  (四)资本与乡村振兴

  所以乡村振兴的主旋律,就是政府主导下,以农村集体经济为依托,以社会资本为助力的伟大历史进程。以后山川湖泊、丛林草木、鸟兽鱼虫都可以“资本化”,这就叫做“空间资本”,是一个大的“池子”。以后我们就不用靠房地产来做吸收资本的“池子”了,房价不用再涨上天了,我们用湖光山色来储存,美国滥发多少美元我们也能存的下。

  这个话题要想讲明白至少得用好几篇文章去分析,所以这里我只是简单来说一下,大家粗略理解一下就好,以后我再详细讲解。举个例子,下面这段视频是我在九寨沟县大录乡拍的:九寨沟神仙池景区往北走,风景绝美,不输主景区。而且离核心景区有点远,很少有游客会来到这里。这里的特产有蜂蜜、牦牛肉、带气的矿泉水;风景有彩林、钙华池、古藏寨。,

  九寨沟神仙池景区往北走,大录乡。风景绝美,不输主景区。而且离核心景区有点远,很少有游客会来到这里。这里的特产有蜂蜜、牦牛肉、带气的矿泉水;风景有彩林、钙华池、古藏寨。大录乡郭书记和乡领导班子都是非常有能力的进取型干部,如果有旅游开发、影视拍摄、助农扶贫意向的朋友,可以考虑一下这里[并不简单][并不简单][并不简单]

  视频号 这些“绿水青山”如何资本化呢?景区、自驾营地这些就不用说了。带气的矿泉水,天然的苏打水,这绝对是高端品牌,市面上那些苏打水都是打气进去的,天然的好像有一个髪国的牌子能买到二三十块钱一瓶。再比如这里可以开发成影视取景地,这样特色的美景不比绿幕做后期省钱么?这就是一个巨大的“资本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我在当地遇见了不少浙江籍的商人,想搞助农扶贫旅游开发。先声明我本人不带任何地域偏见,浙江商人能看见这些商机千里迢迢跑过来,说明人家思想意识先进。但是呢,我认为他们的观念存在一种“路径依赖”:因为浙江有一个成功的乌镇和西塘,所以他们总想在九寨沟复制一个“藏族古镇”出来。我个人很反感这些毫无意义的复制粘贴,全国古镇不仅仅在建筑形式和审美特色上趋同,更在“内容”层面大范围的相似——站在古镇的商业街口放眼望去,永远都是泰国芒果店、奶茶店、烤榴莲店、烤猪蹄店、锅盖烧饼店、把薯片串在一根签子上的店……然后就是民宿、酒吧;酒吧、民宿;民宿、酒吧…… 当然我没有做过深入的调研,人家真要搞“藏族古镇”说不定也能成功,也能带领当地赚钱。不过还有一些老板想在当地种草莓,我就很好奇,是九寨当地的气候水土条件适合种草莓吗?仔细聊了聊才发现,他压根没调研过,就是在网上看到了日本的“网红草莓”特别好卖,所以也想在九寨种。我说这就算了吧,这跟赫鲁晓夫拍脑瓜种玉米有啥区别? 更深入的聊一聊才发现,不少外地来的老板们,压根就没有想帮助当地、扶贫助农的理念,他们就是想赚一个快钱。因为国家的新政策,新开的北交所,会对助农企业、农村集体企业有上市政策方面的倾斜。所以随便想一个农产品由头,加上“网红”的帽子,再拉当地农村集体经济入股,随随便便包装一下弄上市,这就是一笔惊人的收益。所以他们压根就没有深入调研,别管是种草莓还是种牛油果,随便有个噱头就行。 这种外来资本毫无疑问是有害的,他不会管你本地农民富不富,本地经济能不能发展起来,挣一笔块钱之后拍屁股就走了,留下被破坏的原始森林和无法回复的生态。 文章的结尾放点图片吧,这是九寨甲勿村刘书记招待我的荞麦面,山泉水煮的胡萝卜: 这是在藏民家吃的自家种的苹果,个头不大卖相不好,但是超级甜。 这个婆婆是当地的帮扶户,家里有一个双目失明的爷爷,这几年扶贫干部帮他家修了房子、修了露台,还有入户的自来水。婆婆特别热情,本身就挺困难,还要拿出最好的东西给我吃,都是品牌酸奶、饼干这些东西,一看就是别人送给她,一直舍不得吃的。 婆婆跟我们讲,她年轻的时候见过野生大熊猫。他们藏民管熊猫叫“白熊”,对应的是那种“黑熊”。她说野生大熊猫特别干净,因为深山丛林有露水帮它“洗澡”(相比而言圈养的大熊猫就很脏),而且身手敏捷,攀山越岭如履平地。这是我在成都大熊猫基地拍的,除了睡就是吃的熊猫们——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
赞赏备注
确认赞赏

评论(我来首评..)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