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鹏:“殖民地经济”,没有前途
什么叫“殖民地经济”?这也叫“依附型经济”。
就是说本国的产业,完全依赖于国外市场的需求,西方发达国家需要什么,就发展什么,比如说卖资源、卖劳动力、搞“特殊产业”。蜜月期的时候,经济数据、GDP非常好看,增长迅速,人民生活水平看起来也不错。
然而一旦发生经济危机、全球化的生产过剩、或者说本国产业有了往高端走的野心,开始搞工业和科技,那么打击就会从天而降,整个国家的发展都会停滞,甚至倒退,资本主义的经济学家把这个叫做“中等收入陷阱”。
如果只看人均GDP,现在非洲、南美都有一票国家比中国好看。
但是GDP是个非常受当年商品市场价格影响的数据,而价格这个东西,并不等于价值,举个例子,计划经济下的工农业是配给制,不存在价格或者价格是由国家强制指定……那么,这个国家的GDP是不是0?
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有重工业,能造汽车造坦克造火箭造飞机造军舰,能自己发电输电,修建大型水利、交通运输……在帝国主义几十年封锁下自给自足,养活了十多亿人口,即便它不是完全的市场经济,即便它没有什么GDP……谁又敢小觑它的真正实力?
相反,如果一个国家连内政外交都要看别人脸色,本土还有殖民者驻军,产业严重畸形,完全依赖于帝国主义的全球化体系,那么它GDP再高,都是为国际资本服务的……那些贩卖drug、搞“特色旅游”、“卖子宫”搞出来的GDP,又有什么意义?
举个例子,墨西哥长期以来人均GDP都领先中国,20年前,墨西哥的人均GDP都是中国的好几倍,直到近几年才被中国赶上,你觉得墨西哥比中国强盛、发达吗?
曾经广为流传的一张GDP增长曲线图,往往都是从1978年开始画的,似乎1949到1978中国经济、生产力都没有发展一样,而到了1978之后,忽然就打通任督二脉霞举飞升一样。
但是你看看1952年到1978年之间的粮食、化肥、钢铁、原油、煤炭增量,你会觉得前三个包子不用吃吗?
前三十年中国做了哪些事情?
建立独立自主的重工业和国防工业,完成扫盲教育、妇女解放、医疗下乡,完成大规模农田水利建设和道路基础建设,对关键科技和工程技术进行集中攻关,到了70年代初期,中国的工业总产值就超过了农业总产值,1978年工业总产值达到了工农业总产值的75%,而在工业水平的提高下,化肥、大型水利、发电、运输、农业机械的综合作用下,70年代农业产量也翻了一番。到70年代末,中国已经能够制造核潜艇,独立修建葛洲坝等大型工程……这反映了中国实际上的生产力和经济潜力。
说难听点,就这个能力,今天全世界一大半的国家都是做不到的。
我们当年勒紧裤腰带生产,积累起来的资源和生产力,都用在了扩大再生产上,所以我们看起来“苦”,人家看起来“容易”。
要知道,我们是长时间孤立无援,遭遇了西方几十年的技术封锁,依然能够达到这样的高度。一但我们加入世界市场,以优秀的组织动员能力、强大的生产力、无数优秀的产业工人、十几亿人的规模优势,这就是降维打击。
大家想一想,东南亚国家所谓“经济腾飞”的时代,靠的是什么?是引进外资和大规模发展服务业、外向型经济,一切增长数据,都是为了融入西方世界的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也就是美元体系,也就是说,发展得越“好”,就越深度地成为了帝国主义的附庸、转嫁经济危机的泄洪地、周期性收割的韭菜场。
所以,一切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穷国家”,都是被低估的,都是值得尊重的,人家玩的是极限生存游戏,地球不转了,它都能想办法养活自己。
一切帝国主义的买办、傀儡、提线木偶,他们的富贵都是纸上的富贵,“老爷”不施舍了,奴才失去利用价值了,那就连乞丐都不如。
【文/申鹏,红歌会网专栏作者。本文原载公众号“平原公子”,授权红歌会网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