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亡苏联的经济改革——戈尔巴乔夫改变公有制主体地位(九祭苏联)


  【说在前面的话】

  2021年3月2日,戈尔巴乔夫90岁生日。

  美国总统拜登在贺电说:“感谢您对自(美)由(国)的忠诚以及您数十年来做出艰难但必要决定的勇气,世界已经变得更安全。”

  于是,我们更加清醒地意识到,苏联解体对谁是好的,对谁是坏的了?

  30年前,“卫星上天,红旗落地”,毛主席当年预言不幸成真。

  在这个特殊的年份,小兵将用几篇文章,梳理苏联解体史,以飨读者。

  前一篇文章我们说到,戈尔巴乔夫“新瓶装旧酒”的政治新思维导致了苏联亡党亡国,那么他在经济领域又有那些表现呢?

  一言以蔽之,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就是私有化,就是要变苏联社会主义的公有制经济为资本主义的私有制经济,从而在根本上改变当时苏联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为其最终颠覆苏联准备条件。

  当然,戈尔巴乔夫刚刚上台之时,并没有明确提出要推行私有化。

  他首先将苏联经济增长疲乏的原因归结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认为曾经使苏联在短时间内实现工业化的这一制度使国家集中的资产过多,人民同国家的关系疏远,国企工人没有主人翁感,工人失去积极性,从而造成社会劳动生产率一再降低,造成社会财富的巨大浪费。

  但戈尔巴乔夫没有回答的是,为什么在列宁和斯大林时期,苏联工人阶级的劳动热情和生产效率超过了当时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国家呢?

  于是,按照戈尔巴乔夫对于问题的解释,自然衍生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实行国有资产分散化和国营企业私有化,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混合经济”的道路。

  戈尔巴乔夫说,所有制问题“已成为扣人心弦的举世瞩目的问题”,应当从理论上和实践上,“改变现有的看待社会主义所有制的观点”。

  他所谓的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其实就是要发展资本主义私有制。

  到1987年,戈尔巴乔夫领导苏共通过了《根本改革经济管理t制的基本原则》,首次明确要把商品货币关系列入社会主义经济体系。

  苏联的市场经济改革举措包括:扩大企业自主权,加强对劳动者的物质刺激(比如,提高职工工资),提高利润的作用,实行完全经济核算和自筹资金制,广泛发展集体承包制,通过了允许开办私人企业的法令,在计划、价格、财政信贷、科技等方面也实行配套改革。

  1988年,戈尔巴乔夫终于撕下伪装,开始公开实行私有化。

  1990年3月,苏联正式颁布了《所有制法》,承认了各种所有制形式(公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国家所有制、外国所有制、混合所有制)的平等地位。戈尔巴乔夫认为:这是“决定社会新前景的经济改革宣言”。

查看余下41%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9条)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9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