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长城内外:怎样实现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

2021-09-06 2063 1
作者: 望长城内外 来源: 红歌会网

  8月17日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指出:“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那么,什么是精神生活富裕?又怎样实现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呢?下面,对此问题谈一些看法:

  一、什么是精神生活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精神,是指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的心理状态,例语“精神面貌”。生活,一是指人或生物为了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例语“政治生活”“日常生活”;二是衣食住行等各方面的情况,例语“人民的生活不断提高”。

  由此可见,精神生活是指人们在意识、思维、心理方面活动和满足的状态。

  社会精神生活,则是一定社会人们的精神生产、思想传播和精神享受过程的总称。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是社会生活的两大领域。社会物质生活是社会精神生活的基础,受社会物质生活特别是物质生产方式制约的社会精神生活是一个历史地发展的过程。进步的社会精神生活对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促进作用,并且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物质生活的不足;消极的颓废的社会精神生活则对社会历史的发展起阻碍作用。一定历史阶段社会精神生活积极成果的总和,即构成该时代与一定的物质文明相应的精神文明。

  二、社会精神生活富裕的基本标志

  要实现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首先必须搞清社会精神生活富裕的基本标志。我认为,社会精神生活富裕的基本标志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社会精神生活积极进步、向好发展

  积极进步、向好发展,是社会精神生活发展的方向,这是因为:进步的社会精神生活对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促进作用,并且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物质生活的不足;而消极的颓废的社会精神生活则对社会历史的发展起阻碍作用。例如抗日战争时期,延安的物质生活水平远远不如重庆,但在延安,社会精神生活洋溢着积极进步的阳光;而在重庆,社会精神生活弥漫着消极颓废的雾霾。结果,以延安精神为代表的革命进步力量,最终战胜了以重庆精神为代表的反动腐朽力量,使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在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积极进步、向好发展更是社会精神生活的应有之义。这些年来,在社会精神生活中,虽然在发展科学教育事业,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新闻出版等文化事业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另一方面,消极、颓废、腐败、奢糜之风也有所增长,贩毒吸毒、卖淫嫖娼、赌博、黑社会等一些社会丑恶现象也死灰复燃,引起广大民众的不满。

  由此可见,积极进步、向好发展,是社会精神生活富裕的首要标志

查看余下49%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1条)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1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