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矫正分配不公,推动共同富裕的思考
摘要:事实表明,分配不公仍然是我国当前社会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我国分配不公问题,从提出到现在已经过去了近30年。在这近30年的时间里,虽经几任中央领导集体及各级党和政府的持续努力,但仍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并且还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即两极分化。究其原因,就是因为我们在过去长时间里,对分配问题的认识以及为此所采取的政策措施还不够到位与得力,没有抓到根本上。为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就必须对以往分配改革的思路与具体做法做一番认真反思,确定新的思路,找出新的举措。
关键词:收入分配;生产条件分配;库兹列茨倒U型曲线理论;劳动力资本化;共同富裕
一、问题的提出
收入分配不公的问题被提出到现在快30年了。邓小平早在1992年就曾指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就在于它“应该而且能够避免两极分化。”他还指出:“什么时候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在什么基础上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要研究。可以设想,在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的时候,就要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1]374 中央文件正式提出这个问题是在1997年我们党的第15次全国代表大会,江泽民在其报告中曾针对我国收入分配中的种种问题,提出要采取“取缔非法收入”、“整顿不合理收入”、“调节过高收入”等举措,以“规范收入分配”,“使收入差距趋向合理,防止两极分化。”[2] 这说明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的收入分配就已经出现了不合理。
众所周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分配不公、遏制两极分化,本来就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市场经济实行几百年来,全球范围内没有哪一个国家真正解决了这个问题。我国的分配问题经过近30年的积累也变成了一个跨世纪的难题。面对这样的难题,我们不可能立竿见影,手到病除。同时,还应该看到,在过去近30年的时间里,我们对分配问题的认识以及为此所采取的政策措施还不够到位与有力。严格地说,这些政策措施虽然有效,但是非常有限,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而,今天我们若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遏制两极分化,推动共同富裕,就必须对以往的改革思路与具体做法做一番认真反思,找出新的思路与举措。
二、关于导致我国分配不公的真正根源的反思
为什么说在矫正收入分配不公、遏制两极分化的问题上,我们对它的认识还不够到位或不够准确?需要寻找新的思路与举措?根据何在?请看以下的种种情况。
其一,有人说,我国的收入分配之所以出现当前的这种不合理状况,是由于人们所拥有的劳动(应该是劳动力,以下同。——笔者注)、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的差别所造成的。因为在我国,缺的就是资本,多的就是劳动,按照市场的规律与规则,收入的分配自然就会向资本一方倾斜。其二,另有人说,收入分配不公是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还不高的一种阶段性表现,当我国经济发展达到一定水平后,分配不公的问题就可随之消失。其三,还有人说,改革不到位,新制度、新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与完善,如最低工资标准没有有效执行与适时调整、工资的集体协商制度不完善、工资正常增长机制还没有建立等等,这些也是导致收入分配不公的一个重要原因。其四,甚至有人说,部分地方存在的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歧视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发展,进而也严重影响了劳动者工资的增长。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劳动分配机制公有制http://www.szhgh.com/Article/opinion/zatan/202105/267894.html
劳动剩余价值http://www.szhgh.com/Article/opinion/zatan/202106/270353.html
共同富裕http://www.szhgh.com/Article/opinion/zatan/202106/271239.html
劳动分配机制公有制http://www.szhgh.com/Article/opinion/zatan/202105/267894.html
劳动剩余价值http://www.szhgh.com/Article/opinion/zatan/202106/270353.html
共同富裕http://www.szhgh.com/Article/opinion/zatan/202106/2712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