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评:共同富裕不是要削弱市场经济
摘要:所谓“共同富裕就是要削弱市场经济”的观点,不仅在理论上是错误的,也不符合中国发展的具体实践。
浙江省长兴县一家民营企业工人品尝防暑降温食品。
【编者按】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研究了扎实促进共同富裕问题,对促进共同富裕的方向、路径和重要任务等作出更为明确的阐释和部署,引发海内外高度关注。共同富裕是搞平均主义吗?是“劫富济贫”吗?是削弱市场经济吗?为澄清谬误,海外网推出“读懂中国的共同富裕”系列评论,此为二评。
---------------------------------------
8月30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强化反垄断深入推进公平竞争政策实施的意见》等文件。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会议时强调,强化反垄断、深入推进公平竞争政策实施,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要从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战略高度出发,促进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为各类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企业创造广阔的发展空间,更好保护消费者权益。这一重要论述进一步明确了强化反垄断、深入推进公平竞争与促进共同富裕的关系,为促进共同富裕提供了重要遵循。
对于中国促进共同富裕推出的一系列举措,个别外媒存在一些误读与误解。比如,英国广播公司(BBC)在8月20日的报道中声称,“国家对市场经济的干预越来越强,经济控制的迹象和趋势越来越强”。美国之音在8月23日的报道中将中国促进共同富裕的举措,描述为“优待国企、歧视私企的经济发展计划”。
归结起来,这些报道往往将共同富裕曲解为“中国要削弱市场经济”。但实际上,中国促进共同富裕始终强调加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谓“共同富裕就是要削弱市场经济”的观点,不仅在理论上是错误的,也不符合中国发展的具体实践。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是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体现,是按既定目标、发展方向和战略部署采取的行动,不是要改变发展方向,也不存在否定原有发展方向的问题。
实际上,市场机制具有优化资源配置、激励创新、提高经济效率和发展质量、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优势,可以为实现共同富裕奠定物质基础。实现共同富裕就像做蛋糕,既要“做大蛋糕”,也要“分好蛋糕”。“做大蛋糕”就必须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和优势。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资源配置完全依靠行政指令,不仅会造成生产协调和组织成本巨大、官僚机构膨胀,还会让企业失去市场竞争的压力,扼杀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活力,失去技术进步的驱动力。改革开放后,中国果断地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创造了大国经济长期增长的奇迹,为消除绝对贫困、实现共同富裕创造了基础。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