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目标?
有人说社会主义是解放生产力。而毛泽东说,劳动者管理权是最根本的权力。咱先不以导师的话为前提,先看看生产力是如何形成的。按照教科书说的,生产力包括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工具。后来有人加上了资本,也就是固化劳动力。劳动对象是占有关系,这种关系是统治阶级以暴力书写的文字规定。劳动对象不单是物质自然形态,还包括了社会的意识形态,这是原始社会解体后,所有社会形态首要明确的秩序和伦理。劳动工具是人类物质劳动和思维意识的结晶,占有的方式与劳动对象含义相同。资本形成是固化劳动,是全社会交换的结果。以什么方式交换,税收多少,个人存留多少,都受社会制约。把生产力解析成物质活动,显然脱离了社会历史,脱离了思维意识传承和意识形态,只有物质传承状态。
马克思为了矫正唯心历史观,强调了物质生产的基础前提,但并没有否定思维意识对生产的作用。他以现实的个人为典例,分析出人具有物质劳动和思维意识双重本质。原始社会解体正是人的二重本质的发展结果,管理者私有意识的形成,造成的物质劳动与思维意识的分离、根本分工。此后是社会是改变分工的发展,人的异化走向极端。【社会是以血缘和种群为基础,靠共同的生产方式和思维意识传承为纽带的人之集合,包括剥削战争掠夺方式的融合。】原始社会解体,人类社会分化为不同的阶级,统治者与被奴役者。
生产力从来不是单纯的物质活动力,与思维意识和社会秩序伦理紧密相关。生产方式的前提是所有制,统治阶级暴力规定的秩序,分配伦理等意识形态。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单独拎出来,讲二者辩证关系,这是机械辩证法,脱离了社会历史,脱离了现实个人与物质劳动传承和思维意识传承的关系。这样的颠来倒去最起码无法解说中国近2000年历史的发展,无法解说中国近代历史,更无法解说新中国72年当代历史。有些教科书,把政治经济学变成一唯的公式,用机械辩证法颠三倒四,没有交给人们解析社会历史的工具,连中国自己的历史都说不清。
马克思辩证法的核心是人对现实的否定之否定:“发展着自己的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人们,在改变自己的这个现实的同时也改变着自己的思维和思维的产物。”(1995版《马恩选集》第一卷73页)辩证法是具有物质生产交换力和思维能力的人主导的。具体说来就是劳动阶级和具有支配劳动的统治阶级。资本主义中期以前,劳动者只具有物质生产力,不具备改变思维及其产物的能力。主导社会变革的掌握生产资料和产品交换权力的阶级,他们同时生产了相应的意识形态,占统治地位的阶级思想即社会的统治思想。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发生矛盾,社会秩序自然改变,这是机械唯物主义者及其辩证法的痴心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