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校教育何以有效?
技校教育是教育研究中被忽略的教育类型,在大学扩招以前,技校是处于师范类院校之后的优选院校,排在高中教育之前。自大学扩招之后,高中的地位上升,技校的地位不断下降。尽管如此,技校却依然在严峻的生源压力之下顽强地生存,继续发挥培养技能人才的重要功能。可以说,技校教育是一种有效的教育形式。
由于技校属于人社部门管理,不属于教育系统管理,因此技校在学生来源、办学资源、办学分工等方面与教育系统主管的学校存在差异,同时也因此获得了一定的办学优势。从学生来源上讲,技校招收的学生来源于两部分:一部分是初中毕业生,这类学生没有分数线的要求,只要想读书就可以入校就读,所以技校一般招收的学生都是成绩最差的学生;一部分是社会人员返校就读的学生,技校随时保持开放的态度,社会人士进入技校就读,学校对于他们也没有任何要求。不论是后进生源还是社会生源,都是不易管理和教育的生源力量,技校在一定意义上成为教育体系中的兜底主体。
从办学资源上来看,技校不属于教育部门管理,教育系统会将资源和项目优先投入到普高教育和职业教育中,而较少投入到技校中,技校的办学资源一是来源于人社部门和业务部门的投入,二是来源于自身的自主创收。从前者来看,教育并非人社部门和相关业务部门的主营业务,即使能够获得人社部门和业务部门的资源投入,资源投入量也不大。从后者来看,正是由于技校不属于教育系统监管,同时缺乏相关的资源投入,技校就必须以市场为导向,获得和形成自主营收的权力与能力。技校可以自主在外接项目,可以进行承接社会上的人力资源培训,同时也可以承接政府的人力资源培训项目。因此,技校的办学资源很大一部分是来源于自主创收。
从办学分工来看,技校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普通教育主要着眼于文化知识的教育,技校教育主要着眼于技术技能的教育。技校教育与职业教育具有相似性,二者均是指向技术教育和技能教育,但是职业教育在实际运行中,缺乏市场导向,在教育总体趋向中仍然偏向知识教育与理论教育,职业教育的“职业导向”体现得不够充分,技校在实际运行中,则始终坚持技术教育和劳动教育,坚持以学生的技能操作为主,弱化知识教育和理论教育。
技校的市场导向,一方面给予了技校获得发展资源的能力,另一方面则使得技校的师生能够根据市场方向进行教学工作,教师根据市场需求培养学生,学生在学校上强化学习实训,学校的管理和培养能够紧跟时代需求,及时回应企业的人才培养需求。一言以蔽之,技校自身定位于市场化运作模式,使之能够始终保持学生培养方向。此外,技校还强调劳动教育,学生一入学,学校就营造了学生未来从事一线生产的氛围,明确指出学生未来的就业导向是到工厂,到生产一线就业,因此学生在入学和入职时,就明确了自身的发展归处。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