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子:关于新冠死亡人数的统计问题
最近中国出现了三例感染新冠变异病毒奥密克戎之后的死亡病例,打破了武汉疫情后中国大陆零死亡的记录。官方宣布疫情死亡数字后,近日又出现了某些官员的不同“官宣”,说吉林的两例死亡,致死原因是老年性基础疾病,而非新冠病毒感染。但之前的中国官方,却已将这两例纳入新冠疫情死亡人数之中,并向世界公示,至今未改变统计数字。可见对某些官员的“二次官宣”说法,中国官方并未认同。
然而,“二次官宣”的口径改变,却使得许多人开始迷茫起来,怀疑中国是否对奥密克戎病毒小题大做?局部地区封闭,严防死守是否必要?有些激进者甚至提出,自己宁可被感染,也不愿“失去自由”,以为年轻人被感染之后,很快可以自愈;而老年人死因是基础疾病,不是变异的新冠病毒。可见新冠疫情的死亡数字统计,对制定抗疫方针有重大意义。采用什么角度统计数字,都是人命关天的大事!
众所周知,在新冠疫情中,死亡人数统计,无论在科学上,还是在政治上,都有重要意义。那么中国两次“官宣”就带来这样一个问题:新冠疫情究竟应该怎样统计死亡人数?究竟应该按“诱因”统计?还是应该按“死因”统计?是否不应该把被新冠病毒传染之后的“全因死亡”,纳入“新冠死亡”的统计之内?这些医学上的不同统计方法,结论会大相径庭,会严重影响“动态清零”的抗疫国策的制定基础。
从西医科学看,在“全因死亡”中,区别出“死亡诱因”和“致死原因”,是传统做法。比如因跌跤而死的老人,最后致死原因不一定是骨折,大概率是基础疾病,而不是“诱因”跌跤。从某种角度上讲,这样的区分不无道理。
现在,西方抗疫成绩虽然不如中国,但美国和西方各国,都没有按照最后的这种“死因”来统计疫情死亡人数,无论致死原因是什么,只要感染新冠,均纳入新冠病毒死亡数据,这是为何?
中国武汉最初没有全面使用中药治疗,老年人死亡比年轻人死亡多,当时每天死一百多人,就连钟南山这样的大专家都说过,老年人死亡更多,是因为死于基础疾病,说这个疫情病毒的性质具有“自愈性”,年轻人自愈能力强,死亡率低;老年人自愈能力差,没有特效药,死亡率高。西医这样的解释不可谓不科学,不可谓不正确。而即便如此,当时武汉也没有在疫情感染死亡的统计中,把老年人基础疾病致死,从疫情死亡人数中剔除出去。当时“专家”们只担心中国会死亡瞒报,无人质疑中国把基础疾病死亡,纳入疫情死亡人数的“不合理”性,所以根本不会出现最近吉林两位老人死亡原因的“二次官宣”……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