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瑞新药可以提供预防保护?这个医院的做法让人疑惑
4月3日,《健康时报》发了一个报道,是有关辉瑞新冠口服药在我国一些省市的使用情况的。
这篇题以“8省市已用上辉瑞新冠口服药,患者病毒载量明显下降”的报道,在随后几天被各大媒体转载。
在这篇报道中,最显眼的是关于辉瑞新冠口服药的使用效果:“我们对20余例普通型和轻型患者用该药物进行了治疗,5天疗程结束后,患者病毒载量明显下降,出院时间可缩短至5-7天。”——这是来自深圳第三人民医院的新冠患者的用药情况。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信息可能很多人没有注意到,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刘磊还介绍到:“该药物还可以为高风险岗位的医护人员提供预防保护”,他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他们为8例疑似意外暴露的医护人员用了这个药,目前该8位医护人员均未被感染。
说实话,当时看到这一点时,笔者就觉得有些不妥:辉瑞这款口服药怎么还能用作预防性用药?头一次见!让笔者感到不安的是联想到此前一篇报道和这个的可能的关联性。
3月28日左右,第一财经发过一篇题为《新冠口服药Paxlovid进入至少8省份,大面积使用或受制产能》,在这篇报道中,记者便采访过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的院长卢洪洲教授,卢洪洲教授表示他们在做药物服用之后的临床表现观察,他们将Paxlovid用在那些有可能发展为重症的人群,比如身体肥胖、老年人以及身患肿瘤、糖尿病等基础性疾病的患者身上。当时并没有说这药物还会用在未确诊的疑似意外暴露的医护人员身上。
我们在新方案中看到的说明,辉瑞Paxlovid的适用对象是有“潜在转重症”的新冠感染者,对“潜在转重症”新冠感染者卢洪洲教授的解释见上一段。在第一财经的那篇报道中,另一位新冠肺炎救治专家对此的解释也是一致的:“Paxlovid优先用于身体有基础性疾病的新冠肺炎患者身上,因为担心他们的病情会持续加重,以降低转化为重症的风险。”
在这篇报道中,还有一些专家担心如果大面积使用辉瑞这款药物,临床会面临“僧多粥少”的局面。
笔者虽不是专业人士,但从我国的防疫政策以及以往的救治经验来看,笔者并不认为我们会需要“大量的”这款药物,理由如下:
1、这款药物使用对象是“潜在转重症”的新冠感染者,而奥密克戎的致病性已经减弱不少,如3月24日吉林省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当时吉林省在院治疗的患者98%以上是轻症(吉林疫*情3月1日就开始了),也就是说,奥密克戎本身的重症率就很低了。
2、我们有中医药。在吉林这轮疫*情中,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肺病中心呼吸科主任仕丽在3月29日吉林省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公布了一组数据:采用纯中药治疗,病人服用中药后,1天退热率为72%,3天退热率为96%。症状消失的病人,从用药后第4天开始检测,按照间隔24小时的连续2次核酸检测阴性为出院标准,6天出院率均达到69%以上,住院时间明显缩短。用数据说话,这样的疗效不是很惊艳吗?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