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重磅意见背后: 谁在阻碍全国统一大市场?
【导读】昨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发布,强调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制度规则,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有评论指出,长期以来,中国虽然是超大规模国家,却没能完全形成超大规模的统一市场,以至于无法真正具备超大规模国家的竞争优势。那么,当前影响国内统一大市场形成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未来又应如何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本文指出:现阶段国内市场分割现象突出,典型如选择性的地方主导型产业政策、产权交易的市场壁垒、商品市场分割、要素(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市场分割。其主要源于纵向与横向的公共治理机制,比如“为增长而竞争”的激励机制、区域倾斜政策和不规范的优惠政策、财政分权体制下的地方互动策略、小国贸易条件下的对外贸易偏好、政府间合作机制的虚化,等等。深层来看,则与中国经济的追赶型增长体制有关,一些地方更注重发挥政府“有形的手”的作用,有时甚至替代市场的功能。但随着新发展阶段的到来,过去的速度型赶超战略,应及时地让位于质量型和效率型赶超战略,有必要对政府的目标和行为方式做出调整。
作者强调,统一大市场的建设并不与中央对全国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相冲突,坚持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和有效的纵向治理,恰恰可以为形成统一大市场创造政治条件和保障体系;也并不意味着就要去掉地方政府的经济职能,因为进入新发展阶段后,仍要坚持追赶战略来实现既定目标。现阶段可先从改造地方政府的目标偏好、改革地方政府主导型产业政策的实施方式入手,逐步实现赶超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建设型财政向公共财政的转变。
本文原载《中国工业经济》2021年第8期,原题为《从分割走向整合:推进国内统一大市场建设的阻力与对策》。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供诸君参考。
从分割走向整合:推进国内统一大市场建设的阻力与对策
▍引言
国内市场分割现象一直是政产学各方面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中国改革从冲破计划经济体制的条块分割伊始,就一直在努力地形成市场体系并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调节作用。1980年,《国务院关于开展和保护社会主义竞争的暂行规定》就明确提出,开展竞争必须打破地区封锁和部门分割。此后相继制定并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等等。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实践中我们发现,计划体制遗留下来的市场分割问题,尤其是要素市场的建设问题,迄今为止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