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春:商品货币是经济运动的一种形式
吴铭的《货币才是经济的血脉,金融不是》(以下简称《血脉》)文章,政治倾向是反对发展“外向型”经济,主张回归毛泽东时期自力更生的经济发展道路,无疑是正确的。但是,我认为文章的论述有几个问题值得商榷:
一、混淆不同性质的经济
《血脉》的标题是“货币才是经济的血脉”,这就抹杀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等不同性质经济之间的本质区别。
人类社会的经济,按照社会性质的不同,区分为封建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和共产主义经济等等。所以,没有“统一”的经济“血脉”。说“货币才是经济的血脉”,抹杀了性质不同经济之间的区别。
我们推崇的毛泽东时期的经济,是科学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那时人民币在经济中的地位,和改革开放以来人民币的地位,有本质的区别。
毛泽东时期的国营企业,生产的一大部分物质产品是产品,例如机床等生产资料。这些生产资料由国家计划调拨,不买卖,有人民币也买不到。只有一部分生活资料才买卖。所以毛主席说:“我国现在实行的是商品制度,工资制度也不平等,有八级工资制,等等。这只能在无产阶级专政下加以限制。所以,林彪一类如上台,搞资本主义很容易。”“要拿钱买米、买煤、买油、买菜。”等等。(《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十三册 第413、486页)毛泽东时期的一部分生活资料,退出了商品领域。例如,国营企业的住房。鞍钢、武钢等国营企业的职工住房,就是由企业分配,而不是职工用人民币购买;国营企业职工公费医疗部分的药品,是根据职工的病情供给,也不需要用人民币购买等等;那时更不存在什么股票、期货买卖的“资本市场”。从数量看,从1949年建国到1978年改革开放,二十几年总共才发行212亿人民币,说明人民币的流通领域范围很窄。改革开放以来,人民币(即流通中货币)的发行就高达8.4万亿,仅2020一年,就发行了7000多亿人民币。(《中国统计摘要》2021 164页)数量的急剧增长,表明人民币在毛泽东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的地位、作用,存在着质的区别。因此说:“货币才是经济的血脉”,把毛泽东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的经济混为一谈,显然不符合实际,是错误的。
进一步说,根据恩格斯的预见:“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商品生产就将被消除”。(《马恩选集》第三卷 第323页)就是说到完全的共产主义社会,消除了商品货币关系。那么共产主义社会的经济生活中消除了商品货币关系,经济就没有“血脉”了吗?不可能!可见说:“货币才是经济的血脉”,也不适合共产主义社会。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