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伟大实践的理论结晶

2022-04-07 1111 0
作者: 王一鸣 来源: 经济日报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新的时代条件、新的发展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在领导全党全国人民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伟大实践中,创立了习近平经济思想。这一思想全面系统深刻地回答了关于中国经济发展的根本立场、历史方位、指导思想、制度基础、发展主线、根本要求、经济体系、发展道路、战略选择、对外开放、发展安全、根本保障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揭示了蕴含其中的内在逻辑和客观规律,并在指导实践中彰显出科学真理性和强大生命力。

  (一)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回答了发展的根本保障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早在201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就强调,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全面提高党领导经济工作水平,是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必然要求,也是我们政治制度的优势。党是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经济工作是中心工作,党的领导当然要在中心工作中得到充分体现,抓住了中心工作这个牛鼻子,其他工作就可以更好展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都强调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全面提高党领导经济工作的水平。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确保中国经济这艘巨轮沿着正确的航向前行的根本保障。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回答了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根本立场问题。2012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就明确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2015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鲜明提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一点,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部署经济工作、制定经济政策、推动经济发展都要牢牢坚持这个根本立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刻阐明了发展为了谁、依靠谁、发展成果由谁享有这一根本问题,是贯穿于习近平经济思想的一条基本脉络。

  (三)从经济发展新常态到新发展阶段,回答了中国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问题。2012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结构性矛盾和深层次问题凸显,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与此同时,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持续蔓延,世界经济复苏乏力。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上强调,我国经济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叠加的阶段。201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新常态”。在2014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从9个方面的趋势性变化分析了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原因,强调“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2017年10月,在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我们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这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一个新发展阶段。从“三期叠加”、经济发展新常态到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再到进入新发展阶段,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中国经济发展阶段性转换的演进过程,在逻辑上具有内在一致性和递进性,阐明了中国发展的历史方位和发展阶段转换后的基本战略取向。

查看余下72%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