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劝不动年轻人去创业了?
一个与疫情没有直接关系的新闻引发了热议:
上海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
说的是上海几个部门联合发布了文件,文件叫《关于做好2022年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
顾名思义,为了做好2022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上海给出了十一条的措施。
其中第九条就叫: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
一开始有人表示不理解,说疫情严重,经济下行,本该帮助应届毕业生渡过难关,怎么还让他们去做风险更大的事情——创业了呢。
也有人表示理解,说“这些政策都是没办法的办法。真需要的人仔细学习下都有帮助的。尤其是自主创业的社保缴纳问题,花点时间仔细学学,能省不少钱。”
接下去应该出现一场你来我往的观点交锋。
但由于一开始质疑措施的人太多,导致后来互联网几乎只有一种声音了,也就是最后很多人形成的一个共识:
年轻人不能干的三件事之一就包括创业。
01.
和很多人想的不同,这个文件并非是针对应届生求职问题的“特事特办”,而是早已有之。
我去找了2021年的“通知”,也是上海几个部门联合发布的,里面有这一条,内容大差不差。
只不过今年强调了“延期还款且不记录个人征信逾期”:
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在疫情期间实施阶段性优惠政策,天使基金“雏鹰计划”已资助企业,资助期内的创业者可获最多3个月延期还款且不记录个人征信逾期,由合作银行视资助企业具体情况配合执行;
增加的原因很明显,考虑到了疫情对于创业的影响,所以上海想帮毕业生们缓解资金难题,这无可厚非。
所以问题便是,怎么去年的文件没有引发热议呢?
其他地区也有类似文件。
徐州的。
贵阳的。
内容上没有上海写得那么细致罢了。
所以问题也是,怎么其他地区的文件没有引发过热议呢?
两个问题摆在一起,我们便能看到,原因还是在于上海疫情带来的观念冲击。
普通人更希望在不稳定性中追求稳定,不愿意在动不动就闭店的市场中“为梦想而战”。
恐怕如今环境的独特性正在于此。
02.
或者说,环境也在“双标”了。
经济好,什么问题都不是问题,大家都能赚钱,很多事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经济下行,一些细节演化成了问题,大家开始思考,怎么生活这么难。
特别是,困难首先会降临到应届生头上。
4月27日,权威部门对2022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情况进行了通报。截至4月27日,全国高校毕业生去向落实率为23.6%,低收入家庭等重点群体去向落实率为21.47%。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