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打个雷都能上热搜,这个怎么就不行?
今天在网上看到这两条消息,真是让人百感交集:有人能用短短的五秒钟拯救一车人,有人却用空白的两小时扼杀了一位20岁风华正茂的女学生。
5月17日上午河南大学大三女生彭美(化名)在宿舍出现不舒服的情况,曾拨打120求救,但长达近8分钟的通话后,接线员并未派车。当日中午,舍友发现彭美情况不对后再次拨打120才派车,而120抵达学校时,距离彭美第一次求救已过去了2个多小时。
5月30日,河南大学大三女生彭美(化名)去世。
求救录音传开后,有网友打出文字版:
大家可以清楚的看到,彭同学重复了六遍郑州,三遍河南大学,清楚的说了两次“河南大学郑州校区”,“郑州河南大学”,后在一次次追问下重复了三次“文苑北路”,在接线员问的两次“是不是文苑北路”后都给出了肯定的回答。
就算这样,还要一遍遍的听“你能听到我说话吗?是不是文苑北路你回答是或者不是!不要用嘴巴呼吸用鼻子呼吸,都是上大学20多岁的人了你平静一点,感觉你也没什么事”
生命最后的时刻选择信任并将性命托付给120接线员,却要在绝望中慢慢失去意识。
看到这个对话,我简直心惊,120是救命的,这个接线员完完全全延误了这个女生最佳救命时间,一遍遍重复无用的话。
敢问接线员,你可知面对的是分秒必争的重病人员?八分钟多少次痛苦呻吟你不能察觉到一丝一毫事态严重需要派车?
我在学校读了四年大学,有时候猛地问我学校在哪条路我都会懵一下,何况这个女孩子还是意识不清醒的情况。
为什么非要让难受的病人准确描述?现在导航这么方便为什么不直接查郑州有几个河南大学在哪条路?
人家都说了郑州河南大学,且郑州只有一个河南大学的情况下为什么不接着问宿舍号,而且现在网上一搜学校不都有电话吗?但凡上点心,把号码提供给学校,学校分分钟能查到她的位置。
个人能力实在解决不了,那倒是快打110啊,而不是两个多小时什么都不做,人命关天的事你一句不清楚就能不管了吗?
有媒体报道,河南省120急救调度员派诊流程包括:问诊、判断、派诊、跟踪、监督、反馈等六方面。
该涉事急救中心也曾多次培训,每次考核以随机抽样的方式抽取独立上岗的调度员问诊录音进行回放,考核内容包括,地址问诊情况、病情判断、有无必要病情指导、服务态度等方面进行评定。
一位急救中心的工作人员表示,从业务操作流程来说,一般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问清楚求助者的基本信息、详细地址、联系方式和健康状况。如果电话突然中断,已经得知明确地址的就会第一时间派车,若求助者意识模式无法告知准确信息,将会使用技术手段对求助者地址进行定位,必要时将寻求警方帮助,再根据进一步情况来决定是否立即派出急救车辆。
请问这位接线员,责任心、耐心,基础的急救员素养,你达标了吗?
急救中心多次培训那为什么还会出现这么严重的医疗事故?这些培训真的落到实处了吗?
真要是以生命至上为原则,就不该有各种环节滞怠失调情况的发生。
各种形式上的危机处理预案及规章言之凿凿,却更多只停留在字面上,关键时刻就崴泥掉链子了,关乎生命的事儿岂能当儿戏!
更让人气愤还有相关媒体对此事的做法,以及官方的表态。
之前“河南大学一大三女生脑出血死亡”冲上热搜,今天那个词条已经黑了,点不进去,原因是“因政策和法律法规不予显示”:
而且热搜上都是什么“上海暴雨”“上海打雷”,上海打个雷都能上热搜,这个怎么无法上?
看到当地官方的表态时好像能理解为什么媒体有如此骚操作了:
报道中这样描述:彭先生告诉记者,“没有出结果之前,我就住在郑州,是不会回去的。卫健委他们希望平静地处理此事。”
谁能给翻译翻译,什么叫“平静地处理此事”?
平静地处理就是降热搜、开精选、删词条吗?
事情到了这一步,你让家属怎么平静?是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人家想平静,你们的作为却让人平静不了。
何况,真平静了还有人给处理吗?
真是感叹,在这个互联网时代,竟然有人找不到河南大学?竟然有人嘲讽一个濒临死亡求助的人?然后呢?流水线一样的公关,没上热搜一切都相安无事,上了热搜就是发个通告,成立了检查组,关闭评论,删除相关话题,然后就想没有然后了?
到底要蒙住群众双眼捂住群众嘴巴到什么地步,什么时候?这种靠微博自媒体才能伸张正义的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
不严格处理一批涉事人员,郑州的悲剧谁能保证不再发生呢?
我们期待着处理结果!
【文/叮咚,本文为作者投稿红歌会网的原创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