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25周年,香港人的幸与不幸

2022-07-04 7459 0
作者: 天书 来源: 新潮沉思录公众号

  7月1日是建党101周年,也是香港回归25周年。前天法新社有一篇有趣的文章,说回归25年后,香港经济前途未卜,GDP从1997年占中国大陆的18%下降到2020年的不到3%。网友们看到这篇文章后直呼离谱,然后纷纷编排段子拿法国开涮。

  实际上这篇文章的作者是法新社在香港的一个本地记者HolmesChan,一直持港独立场,曾经称乱港分子黄之锋为“你的友善邻家小男孩”,所以制造出这样的神论也不足为奇。

  实际上,1997年香港回归时,人均GDP为27330美元,到2021年人均GDP为4.9万美元,人均水平不光远超发达国家两万美元的门槛,超过日韩台(分别为4万美元,3.4万美元,3.3万美元),也比英国的人均GDP高了15%。这足以说明回归之后香港经济又有了长足发展,只是以中国今天的体量,如果香港GDP还能保持在中国的18%的话,那香港显然已经不会是地球上的城市了。

  当然,香港的GDP构成中,有太多外部因素,比如庞大的离岸人民币支付,各种金融银行机构,排名全球第四的香港股票交易所,至今仍是全球主要港口之一等等,而本地产业又是一直以房地产为主,房地产至今仍占到香港GDP的25%,金融业也占到接近20%。对比当下房价饱受诟病的大陆,今年一季度,房地产业占GDP的7%,加上建筑业约为14%。

  房地产占GDP比重过高的后果自不用说,像金融业,从业人口由1997年的5.4%,到2015年仅上升⾄6.5%,说明金融业的单纯发展并不能让大部分普通人明显受益。

  无论如何,回归之后香港的经济确实是长足发展的,人均寿命水平都是在回归之后才发展到全球前列。但与此同时,很多香港人又觉得生活越来越不幸福,并且错误的把这种不幸福归结到回归上面,最终在各种因素和势力的引导下造成了2019年六七月间的种种暴乱事件。

  如果我们看香港的平均月薪,就远没有人均GDP那么亮眼,根据港府公布的2021年数据,人均月薪为税前不到1.4万人民币。

  这个数据受到疫情以来香港旅游业被重创的影响,这离内地网络上很多人的想像有不小差距,当然,和大陆大部分地方比仍是高很多。相对GDP来说,香港的普遍工资收入从90年代到现在,差不多也涨了一倍,不过,即使不考虑买房问题,香港城市生活中的物价也比内地大城市高不少,而且有不少大陆居民不需要的开支项目,有在香港长期生活经验的朋友应该知道,月入一万这个水平实际上对香港普通市民来说,往往处在收支刚刚相抵的状态。

查看余下79%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