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士高:评《扑朔迷离:俄乌战争冲击下的经济走向》
拜读了红歌会网“学者观点”栏目发布的《孙立平 | 扑朔迷离:俄乌战争冲击下的经济走向》一文(以下简称:《迷文》),笔者就该文相关内容谈点个人看法。
对于俄乌战争冲击下的世界经济“扑朔迷离”的走势,《迷文》作者,“梳理”出了三个关键词。
《迷文》作者“梳理”出的第一个关键词:短缺经济。
《迷文》说:“而这次的乌克兰战事,有可能将短缺经济这个现象,重新拉回到我们的生活当中”,并“提醒我们,我们的生活中有可能还会有这么一档子事,我们脑子里应当有这么一根弦。”
笔者认为,全球经济应当是畸形经济,是总体性过剩和个别性短缺的经济。可能会出现个别商品一时短缺,但受规律支配到目前为止没有形成“短缺经济”,所以,就不会再有形成“短缺经济”的机会了。
笔者认为,宣传“短缺经济”的,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站在世界资产阶级的立场,通过吆喝“短缺经济”,在思想和情绪层面起到吓唬老百姓的作用,目的在于促进全球的消费;另一种是短视和近视,仅仅只能看到了局部和个别表象。
《迷文》作者 “梳理”出来的第二个关键词:高成本时代。
笔者赞同现在全球资本主义处于高成本状态。笔者认为,高成本状态,其实是站在资产阶级立场来说的;对全球老百姓来说,应当用“高消费状态”或者“消费不起状态”,可能更为贴切。
为什么会处于高成本状态?正如《迷文》作者所介绍的那样:“现在世界性的通货膨胀,是一个众所关心的问题。最近,美国、欧洲和世界上许多地方能源和食品价格上涨明显,消费者价格指数飙升至40年来最高,通货膨胀达到1981年12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为什么会出现“世界性的通货膨胀”?因为,“廉价的劳动力,廉价的能源和原材料,便利的物流,不断降低的交易成本,使得产品的成本保持在一个很低的水平。”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过去几十年所熟悉的物美价廉时代,是当时全球化的产物。”全球化的确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其对全球范围的剥削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不幸”的是,“但现在这一切似乎正在远去。”笔者认为,不是“似乎”,不是梦幻,而应当是确切的,真实的。于是,各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出现了经济危机。为了苟延残喘,都开始进入拼命印钱阶段。又于是,酒出现了“现在世界性的通货膨胀”。
笔者对《迷文》中的几句话作如上重新排列,不知与《迷文》作者的原意是否相符?
尽管全球资本主义高成本状态是真实存在的,但笔者不赞同《迷文》作者所概括的“高成本时代”。笔者认为,高成本状态不具有可持续性,不会持久,更不可能形成一个“时代”。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