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依依:伤情妇,杀孩子和老人,是什么让强者抽刀向更弱者?


  四川枪击案的最新通报来了,嫌犯李某(男)符合高坠死亡。据了解,李某与杨某于2020年底相识并建立情人关系,二人还有一些金钱往来。

  7月26日,李某约定和杨某(女)解决分手事宜,杨某与堂弟一同前往该出租屋,悲剧就此发生。

  由于当天是李某值班,因此能够佩戴手.枪,借着“吃午饭回家”的理由,李某在毫无任何阻碍的情况下带走了执勤手.枪。

  李某对杨某和其堂弟开枪后,驾车前往杨某的老家沐川县黄丹镇,先将杨某的两个小孩从爷爷家中接到外公外婆家,随后持械将两个孩子杀害。之后,他又杀害了闻讯赶来的孩子爷爷并纵火。

  公安机关随后在现场查获了李某涉案的枪支和子弹。

  我相信,没有人在看到这一结果之后不感到悲哀的。

  一个原本在新闻报道中救人性命的人民警.察,一个曾经的人民教师,如今却将手中那把本该用来保护人民群众的枪,瞄准了无辜的孩子和老人,甚至还要毁尸灭迹。

  我真的很想让他爬起来告诉我们,这到底是为什么?

  就算孩子的妈妈做错了事,可孩子是无辜的啊,孩子的爷爷是无辜的啊,为什么要让他们以生命为代价承担一切恶果?

  传言中的杨某是一个私生活并不检点,又爱打牌的人,李某为了她甚至贷款借钱,杨某原本承诺离婚和李某在一起,可最终还是没有放弃自己的家庭,转而与李某分手。

  有人说她只是把李某当作吸金机器,连哄带骗骗了他几十万。

▲网传杨某图片

  如果传言是真实的,那么单从感情的角度去说,李某确实有一定的值得同情的地方。(但绝不能掩盖其犯罪行为)

  36岁的李某,离异有一子,至今还在租房子住,结果找了个有夫之妇,砸下重金却也没换来一个婚姻。

  李某在事发前曾发过这样一些文字:

  “可怜自己一身傲骨,却活的连猪狗都不如。可自己一生善良,终究没...”

  “那些奋不顾身的日子,还有那些只要你有需要,啥也可以抛弃、罔顾,只会立马做,只为你笑颜而活的日子终于结束了”。

  李某或许是投入了真感情的,然而他怎么也不该介入有夫之妇的婚姻。最终落得人财两空,为了报复情人,还让自己变成了杀.人犯。

  这段感情从一开始就是错误的,可作为一名公职人员的李某却深深陷入、无法自拔,丝毫不顾及自己作为一名人民警察所应恪守的私德和遵守的法律。

  非但不阻止杨某参与赌.博的行为,更是在杨某挥霍了自己钱财,又欺骗了自己感情之后,因爱生恨,最终犯下不可饶恕的过错。

  如果我们从李某曾经的经历出发去看,他似乎完全不像是一个会做出杀.人放火行为的恶魔,可最终屠龙者反成龙,从这起案情中我们应该深深反思。

▲《人民的名义》

  作为一名警.察,被一位已婚女性骗情骗钱,这不就是警.察经常向人民群众宣传的诈骗情节吗?

  被骗了,为什么李某没有报案,请求帮助呢?反而抛弃了警.察的身份,抛弃了其他任何方式,去做出极端的报复行为。

  这是作为人民警.察应该有的觉悟和处理方式吗?甚至让我严重怀疑,人民警.察的队伍里,到底有没有思想建设,有没有作风调查,有没有组织纪律?

  难道现在当一名人民警.察是那样的容易?无论是什么样私德缺损,毫无理想信念的人都可以进入?

  其次,派.出所管理枪械是否过于松懈,竟然能让警.察在非执勤的时间段、地点持枪,这是否意味着即使警.察没有出警任务,也有能够拿着武.器对准他人的机会?

  那么一旦某人出现无差别的报复行动,就是一个行走的火药桶,对老百姓的生命安全威胁极大。由此会让人产生巨大的不安恐惧,甚至对于警.察群体都生出不信任感,衍生出一系列未来的危机。

  相信,大家从媒体的热搜中很少看到标题使用“警.察”这两个字眼,而是改用“嫌犯”,我想或许也是有意规避以上风险。

  然而,此次案件之所以引发舆论的广泛讨论,也恰恰是因为嫌犯警.察的身份。

  李某的起心动念虽然是因为情,但作为一个强者,作为一名警.察,用手中的枪泄私愤,报复当事人还不够,还要驱车赶往当事人的老家,意图灭其满门,这完全是不可理解,又让人惧怕的。

  武器一经掌握在强者手中,弱者就成了毫无还手之力的标靶。这是又一种强Q压制,使得弱者无论是对是错,都没有任何办法反抗还击,那么真相、公平就很有可能掩盖在这种压制之下。

  鲁迅先生所说的,弱者抽刀向更弱者这一次没有发生,反而是强者抽刀向更弱者。

  这一点,恰恰是我所担忧的。

  当强者知法犯法的时候,我们该去哪儿寻找光明?

  虽然,这一次李某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但我们却再也无法从他的口中得知事情的过程、真相。李某死了,无法审判他了,于他个人而言,这或许是最好的结局。

  与其从一个两度救人于骇浪终不悔的英雄,沦为看守所里戴着脚镣的重刑犯、法庭上的受审者、最高院死刑复核名单上的一个名字、注射室里等待执行的死囚,最后在几支化学药剂之后,带着法律意义上的盖棺定论被钉在耻辱墙上接受各种口诛笔伐,倒不如就这样死去。

  但于3个家庭来说,这是一出完全的悲剧。

  父亲没了孩子,孩子没了父亲,活着的人生不如死、痛苦万分。

  个体的悲剧之下,我想我们还是要好好思考这个社会。

  【文/白依依,本文原载于公众号“地火依燃”,授权红歌会网发布】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
赞赏备注
确认赞赏

评论(共6条)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