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新策略,土耳其立刻“接盘”,默克尔却急了
“北溪”两条海底管道在9月26日多处被炸后,德国成了最大受害者,德国现在只能依赖于美国与挪威,但这些天然气价格又高得离谱。
德国只好一边报怨美国收取了天文数字的费用,一边默默躺平接受美国折磨。
俄罗斯则在上周向德国释出善意,“北溪2”还有一条未受损的支线(B管),只要经过检测和技术维护,就可以在短期内向德国紧急供应天然气。
德国却保持沉默,10月12日,在“俄罗斯能源周”论坛上,普京亲口表示“已经准备好向欧洲供应天然气”,通过幸存的B管(年输送量约275亿立方米),“现在球到了欧盟那边,他们想要的话,可以直接打开管道阀门。我们不在任何事情中限制任何人,包括今年秋冬季节向欧洲提供额外的天然气供应。”
当天德国终于回应了,但态度却是拒绝,“冻死事小,失节事大”。
正在挣扎的德国为什么不去接住这个“救生圈”?
一、接受普京的提议,就等于启动了“北溪2”,但封杀“北溪2”是德国新政府的“政绩”,这可是它价值观的表现,是对美国忠诚度的考验。
二、俄罗斯天然气必须以卢布结算,这违背了欧盟制裁措施,德国会成为欧盟的“破口”,况且它是N轮制裁的主要推动者。
所以,宁可德国人民受冻,德国政府也不能转变立场。
那么普京为什么要向德国抛出“救生圈”?
德国人只要接了“救生圈”,就会立刻造成北约内部分裂,美国对俄罗斯进行的“能源战”的压力会大大减缓,也意味着欧盟制裁将形同虚设。
如果德国人拒绝这个“救生圈”,俄罗斯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实施新策略,让“北溪”转向“南溪”,也就是“土耳其流”开建新的天然气管道,欧洲天然气中转站(二道贩子)由德国变成了土耳其。
普京新策略几乎是在打明牌,在被德国拒绝的同一天,俄罗斯副总理诺瓦克在论坛上表示,土耳其可以成为向欧洲供应能源的枢纽,建设“土耳其溪”管道新支线将是选项之一。
普京也对开建新管道持积极态度。
土耳其能源部长法提赫称现在讨论该提议为时尚早,要回去研究一下。
第二天,也就是13日,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在出席阿斯塔纳“亚信峰会”期间,与普京举行了单独会晤。普京称赞土耳其是向欧洲输送天然气的“最可靠合作伙伴”,并提出合作建议。
普京说,“可以考虑在土耳其建立一个天然气枢纽销售给其他国家或第三国。首先,当然是欧洲国家。”
埃尔多安没有立刻回应,似乎还在考虑这“突如其来”的方案。
但埃尔多安在从哈萨克斯坦回国的专机上对随行记者表示,俄方的建议“在这种情况下不要再等待”。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