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玮:听基层干部讲些不适合摆到台面上讲的心声

2022-11-16 5702 1
作者: 左玮 来源: 昆仑策网

1.jpg

【医务人员在结束核酸采样工作后进行消杀。新华社资料图】

  2022年已近尾声,谈起今年的工作生活,来自不同地区、不同领域的基层干部们,向笔者吐露了一些“不适合摆到台面上讲”的心声。本文例举了部分实例,其间暴露出来的问题令人深思和警惕,如何避免更多地区重蹈覆辙,也显得尤为紧迫。

  某天,一向沉稳内敛的政务干部小甲一反常态,在短短几小时内变更了十余次微信头像,并在朋友圈以各种身份不断转帖评论。

  当我好奇询问时,他无奈地说:“你就当我突发恶疾了。”

  原来,今年年初,他所在部门响应上级部门要求,开通了微信服务号。“领导要求,让公众号成为服务和宣传的新渠道。”可是,上级部门只提了开通账号的要求,对于电子政务的运营,既不提供业务培训,也不查漏补缺更新迭代,久而久之,这个小众的地方部门公众号便无人问津。

  “最近,上级忽然又想起这个号了,看数据不好便把指标下到我们最基层。”原本就有大量基层工作积压着的小甲,既分身无暇,也不想“骚扰”亲朋好友以换取“流量”,便一人精分了数个身份,再转发公众号内容截图留存,以应付转评指标。

  近几年,各地政府聚焦数字政务服务,很多地区争相申报各类试点项目和试验区。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有个领导其实不懂什么大数据、区块链,到省上去学习或者开会,听说正流行,回来就想‘蹭热度’。”西部某县一名法务人员表示,他们县人口并不多,且以老年人和留守妇女儿童为主。公检法系统的“电子卷宗”改革和所谓电子便民服务,很快因为不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火速降温、沦为摆设”。一位机关干部说:“一些照搬先进案例的试点项目,试点期全力以赴、期满后没有长效评估和实效,只有领导靠这些花架子换来了短期政绩。”

  个别“拍脑门”决策,甚至在机关与基层之间、干部与群众之间制造了对立与纠纷。

  警察阿岚和我讲述了她的“下基层”经历:今年9月,B市公安局某领导决定,9月至10月,开展“我为基层值一天班”活动——双休日,各机关警察到派出所执勤24小时,并每周撰写“基层工作心得”。

  于是,很长一段时间内,法警、政工、户籍警等“周六保证不休息,周日休息不保证”地下基层执勤。一位派出所所长吐槽:“一天的‘帮忙’收效甚微,关键是打乱我派出所工作节奏,影响我们内部协调调休。”更让人无奈的是,某地开了先河、宣传稿一发,其他地区领导也开始效仿。9月底,Y市公安局紧随其后,启动“派出所吹哨,机关来报到”机关支援机制。宣传稿中写道:“民辅警主动放弃晚上休息时间,有的刚刚忙完手头工作匆忙吃个方便面就过来了,有的参加完活动后继续回到岗位工作至深夜”、“最大限度减轻基层一线警力不足的压力”。

查看余下79%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1条)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1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