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防控二十条发布,专家预测管控的人员“至少会减少一半”
11月11日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了优化疫情防控二十条最新措施,和第九版新冠肺炎防控方案相比,新的措施有了“非常重大的变化”。
根据新发布的《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科学精准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二十条”),在防控上,将进一步减少管控人员规模,一方面减少密切接触者的隔离期,从“7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健康监测”管理措施调整为“5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隔离”;另一方面,不再判定次密接。
此外,在风险区的划定上,“二十条”提出不再设中风险区,未来只设“高、低”两类,并规定高风险区不再以居住小区(村)为单位划定,改成以单元、楼栋为单位划定,不得随意扩大,进一步缩小了高风险区的划定范围。
同时,高风险区的“解除”也在加速,按此前规定,高风险连续7天未发现新增感染者,降为中风险区,中风险区连续3天无新增感染者降为低风险区,也就是说前后加起来共有10天。而现在,高风险区只需要连续5天满足“无新增”就可以降为低风险区,时间上缩短了一半。“二十条”还对核酸检测、入境人员隔离、分级收治感染者等方面都做出了新的规定。
“二十条”指出,优化调整防控措施不是放松防控,而是适应疫情防控新形势和新冠病毒变异的新特点,进一步提升防控的科学性、精准性,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不判定次密接,减少隔离资源占用
“二十条”从不同层次对现有管控措施进行了调整。
首先是对密切接触者,将“7+3”调整成“5+3”,期间赋码管理、不得外出,并且规定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的第1、2、3、5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居家隔离医学观察第1、3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其次,不再判定次密接。第三,将高风险区外溢人员“7天集中隔离”调整为“7天居家隔离”,在居家隔离第1、3、5、7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
一位流行病学家对《中国新闻周刊》说,根据目前奥密克戎的传播特点,对绝大多数人而言,病毒的潜伏期在5天以内,因此将密接者的管控降为“5天集中隔离”是合理的。另外,还有少量排毒期更长的人,尤其是一些免疫力较差的老年人,奥密克戎在他们体内的潜伏期可能会超过5天,因此再进行3天居家隔离作为保障,“从尽可能减少传播的角度,3天居家还是非常必要的”。
在这位流行病学家看来,“二十条”措施中,最重大的变化是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他解释,最初决定隔离这一类人群,是因为新冠病毒及其后的变异毒株隐蔽性太强,仅凭管控密接,无法最大限度地阻断病毒的传播。但现在,考虑到基层流调人员当下过量的工作负荷,以及密接的密接对隔离资源的占用,国家决定适时调整,仅对密接人员进行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