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志夫:“人民给他记大功” 为何得不到提拔使用?
《人民给他记大功》报道
这次回湘潭一个很大的收获,就是再次见到了老朋友沈运球。他是一个有故事的人,在湘潭人民的心目中是一位功臣级人物。
我们认识并建立深厚友谊主要基于两件大事:
一是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湘潭县县城由湘潭市区迁往湘潭县易俗河镇,时任湘潭县人武部部长的沈运球被任命为县城建设指挥部副指挥长,他和县里的领导到广州寻求湘潭籍人士的支持,我当时作为在广州工作湘潭籍人士联谊会的“秘书长”,做过一些接待工作。
二是1997年,沈运球作为彭德怀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筹委会副主任,与市县领导一起到广州寻求广州军区和湘潭老乡的支持。因为彭德怀是唯一没有子嗣的共和国元帅,百周年纪念工程资金面临严重困难,湘潭市、县党政军领导四处游说,多方筹款。我当时陪同沈运球和陈小毛同志挨家挨户送请柬,然后在东山宾馆召开湘潭老乡捐款大会,大家慷慨解囊,现在彭德怀纪念园铜像广场的彭德怀元帅铜像就是那次由广州军区捐赠的。据我所知,沈运球筹款的足迹遍布全国8省20个地市,筹款达900多万元,后来被评为纪念彭德怀诞辰百周年活动筹备工作“有特殊贡献的个人”。
要说对沈运球同志有比较深入的了解,还是1997年9月,我参加广州军区第三批工作组到湘潭军分区蹲点一个月,我们工作组的全体成员都为他的很多事迹所感动。
比如服从意识,他说“党叫干啥就干好啥”。他被任命为新县城建设指挥部副指挥长,负责难度最大的征地、拆迁和土建工程。而当时,他的爱人患乳腺癌刚刚做完大手术,正在做化疗,迫切需要照顾,但是他毫不犹豫地服从组织安排。征地2000余亩,拆迁238户,他不怕坐冷板凳、不怕遭白眼、不怕挨骂,“钉子户”也为他所折服。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他组织10万民兵建设新县城大会战,用军事化管理组织施工,将会战民兵编为师、团、营、连、排,各建制单位开展施工竞赛,每日进行检查讲评,大大调动了积极性,提高了工效。100天内推平11座山头、修建13个涵洞、挖填450多万立方米土方、完成6条80至100米宽的主街道土建工程,提前30天完成任务,节约经费1000余万元。因此被湘潭县委县政府授予“新县城建设功臣”称号,被湘潭市人民政府记大功一次。
比如廉洁自律,他说“权力是人民给的,只能用来为人民服务”。一年一度的征兵工作,他都在县征兵办设立举报电话,张榜公布体检合格者和定兵名单,坚决防止和纠正不正之风,他的原则是:不合格的,坚决不能批准入伍!在人武部新营院建设、老营院出售、车辆购置等重大问题上,他始终坚持集体决策,照章办事,使搞不正之风的人无空子可钻。1996年4月,他父亲去世,他在料理后事中使用了部里小车3天,事后主动按规定缴纳使用费1000元。他在担任新县城建设副指挥长期间,掌握1亿多元资金流向的第一关,主管工程验收和工程结算工作,在工地20个月,拒收礼金、礼品30多次,价值10万多元,没有给任何亲朋好友关照过一项工程。其实当时他很缺钱,上有老下有小,家庭负担很重,特别是给妻子治病背负了大笔债务,家里一台14寸的电视机用了10年也不敢换新,自己在工地日夜奔忙累得又黑又瘦亟需滋补身体……但他矢志不移,廉心不改,哪怕别人给患病妻子送的慰问金和贵重礼品,他妻子也一一退还,并记载详情。湘潭县纪委书记看到他的退礼账本后感叹地说:“沈运球和他爱人记下的不是单纯的退礼账,而是一位共产党员为政清廉、磊落人生的真实记录。”值得一提的是,同是县城建设指挥部副指挥长,有3位经不起诱惑,因任职期间的经济问题锒铛入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