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哲木:怕说真话
李承鹏的一篇文章又被删除了!
昨天很多人在朋友圈转发了李承鹏的一篇文章,说实话,文章很耐读,也值得细品,当然在有些SB眼里可能又会变味,会理解为给美帝递刀子,总之,但凡有批评意味的文章,这两年很容易被扣上各种形式的帽子。
现在的舆论场越来越让人困惑,也越来越让人不敢说话,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说话也变得如履薄冰小心翼翼起来,大面积的404和炸号,带来的不适感相信很多人都不同程度的感受到。特别是在当前的语境下,一些人把敢于揭露社会阴暗面、仗义执言抨击时弊的行为称之为“给境外势力递刀子”“负能量”的现象,真让人不知所措,又无所适从,难道,这就是我们需要的晴朗网络空间环境吗?
上海的疫情牵动全国人民的心,网上的引发的舆论生态同样让人侧目,如果完全想要一叶障目,完全让老百姓沉浸在“正能量”的幸福氛围中,在现实的语境下显然不可能,网络已经给大家一个自我表达的空间,疫情下陷于生活困境下的老百姓,他们买不到菜、买不到食物,人不吃东西就会饥饿,饿了就要找东西吃,找不到东西吃就要到处求助,这就是人的本能,这没有错!但是,因为你在朋友圈说我饿了,我想吃东西,发个帖子求助,如果连这点表达的权利都没有,这就太恐怖了!
李承鹏文章里说过什么?我看无非也是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和对某些事物的看法,是非曲直网友自有判断。上海的是一个开放城市,应该能有容下不同意见表达的空间,事实上,这段时间笔者注意到上海对网上的负面舆情像消除新冠病毒一样几乎发现一起消灭一起,也在“清零”。
伟人曾经说过一句非常风趣的话:“让人说话天不会塌下来,有话就说,有屁就放,是香是臭,让群众讨论嘛”。在全党上下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今天,让人说话岂不是开门纳谏的一个关键环节?然而,在当下社会大环境下,真正能说真话的空间逐渐逼仄,
社会纷乱复杂,从心理上给人造成了不敢说实话的压力,很多人习惯了讲假话、空话、大话,牢牢秉持着“祸从口出”的四字真言,唯唯诺诺、瞻前顾后,就怕一句真话招来横祸。“有话就说”这样简单的基本要求,反而成了公正不敢面对的难题,即使难得有人说点肺腑之言真话,老百姓认可的话,也会被相关部门一删了之,忠言,渐渐的失去了赖以生存的表达空间,取而代之是沸腾的赞美和马屁文化大行其道。
鲁迅先生说过,辱骂和恐吓绝不是战斗。思想观念的价值,在竞争中才会彰显,在实践中才能检验。“我不同意你的看法,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这是一种胸怀,更是一种自信。那种扣帽子、抓辫子的方式,“不同即敌对”的思维模式,本质上都是狭隘虚弱的表现,无助于社会和谐的构建、健康舆论生态的形成。
以包容心对待“异质思维”,难道不好吗?非要统一声音?统一思维?能真正的统一吗?在对话中协调立场,在交流中化解矛盾,我们才能最大限度地形成共识,推动思想观念的进步。相对于普通民众的表达空间非常有限,他们仅限于生活所迫,形势需要传达自己的生存需求,可能在言辞上有抱怨、有牢骚、有责骂,但手握权力的执政者尤其需要“包容”这种声音。如果说前者的声音只是语言不满,后者的狭隘则可能带来真实伤害。
大智兴邦,不过集众思。不同声音乃至反对的意见,还是提高执政水平的重要资源。只有允许不同声音存在,才能了解掌握各方面情况,做出理性判断和正确决策。所以毛泽东同志认为“让人讲话,天不会塌下来”,所以邓小平才说“七嘴八舌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鸦雀无声”。
多元乃繁荣之奥秘。一个社会越是向前发展,就越需要多样的个性表达,越需要整合各种意见形成统一意志的能力。以包容心对待不同声音,在“存异”中“求同”才可以保证言者敢讲,人不平则鸣,水不平则流。文人是需要有敢于疾呼、为民请命的情怀。但是,现在,还有几个敢说真话的人?因为大家都怕,怕禁言,怕封号,一个“怕”字令人心酸,更令人加倍警醒。讲真话的人瞻前顾后、胆战心惊,某种程度上已成为一种悲情、一种冒险。
容得下批评是进步的思维。宰相肚里能行船。批评和监督并非添乱,更不是添堵。容得下批评才获得正能量,批评不是挑刺,是善意的提醒,是思想的碰撞,是智慧的助推,“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实现“中国梦”需要聚合更多的正能量。能容得下批评与监督才能获得源源不断地正能量。
【文/清哲木,红歌会网专栏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