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金靴:影之未卜先知?重审2022上海疫情失控
有同志给我发来一条微博(上图)。
其实这个事我在上半年5月19日就有写过,有印象的同志应有记得,但当时都被弊了。
2022年的上海防疫被爆破、整个沪上地区沦陷、继而陆续蔓延至全国并导致整个下半年疫情在各地此起彼伏,特别是配合着年中“第九版”的出炉而间接致使动态清零在基层陷入严重的执行困境且产生诸多人道主义次生灾难,最终让保护了十四亿国人两年多的动态清零政策被迫走向破产——这都让上半年全球瞩目的上海疫情其史书定位面临重塑和审议。
回望春天时危急万分的上海,熟悉的鬼影隐隐若现,就合理怀疑的角度,我需要进行一番重新复盘。
1
不知有多少人还记得,就在5月时,“张xx领衔首个国产新冠口服用药报告”的新闻刷屏了热搜页面。
新闻中称:
5月18日,首个国产新冠口服药的“治疗报告”公布。论文中显示有5名感染者在核酸检测阳性后3天内便接受了该口服药的治疗,平均5天(中位数)后核酸转阴,而对照组的核酸转阴中位数为11.13天。单从数据而言,早治疗、早用药,或将减半治疗周期。
相关研究由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xx教授与上海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范小红教授团队等合作开展,以评估一种名为VV116的国产新冠口服药对非重症的奥密克戎感染者核酸转阴时间的影响。《新兴微生物和感染(Emerging Microbes & Infections)》杂志5月18日在线公布了该研究的详细数据。
先来看一眼发布这则新闻的单位: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这家新闻单位有点意思,著名公知刘亚东曾任总编辑,报道立场极为鲜明,不必多语。
诸位应记得,我曾经披露过科技日报在此前华大基因与记者金微的纠纷(金微控诉华大基因向境外流卖中国人基因)中“拉偏架”。
推荐阅读:华大基因暗事
2019年6月时,科技日报曾发表署名文章《净化网络空间,必须让“金微们”付出承受不起的代价》,公然引用华大方面的官方通稿,对金微点名道姓批评,妄称:
自媒体谣言惑众,只有让造谣者付出承受不起的代价,才能营造出风清气朗的舆论环境。
那个时候恰恰是全国各省网信办发起和执行2019“清朗”专项行动整治自媒体乱象之际,一度输掉对垒华大的官司的金微被强行贴上“谣言自媒体”的标签,可想金微先生当时巨大的压力。
但是在2020年疫情期间,顶着疫情与舆论压力的金微,对《科技日报》发起了诉讼。
前年秋天,金微胜诉!北京互联网法院判决科技日报删除相关文章并致歉。
中国的未来,究竟是民族复兴,还是民族覆灭?这绝对不是什么危言耸听,如果我们已经面对着“消灭垃圾人口”的生物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