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以宁死了,8亿多农民和下岗工人会怎么想?
2023年2月27日,厉以宁死了!
精英媒体,掀起了歌颂缅怀之风,什么“厉股份”、“厉民营”、“厉城镇”、“厉非均衡”、“改革先锋”的高调称颂纷至沓来;什么“经世济民”的经济学家;《证券法》和《证券投资基金法》的起草者之一;“可以不说话,但不要说假话”的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孙冶方经济学奖”、“金三角”奖获得者;没有他,我们在很多领域可能还处于摸索和犹疑中的中国改革的推动者、践行者;中国最著名、最能影响决策的经济学家之一,培养了一大批积极推动改革的人才;一位视角独特的西方经济学家;历经风雨波折而本色不改的一代学人……
如丧考妣般的歌功颂德,让小兵头皮发麻,长起一身的鸡皮疙瘩!
当然,在喧嚣声的背后,小兵也看到了微弱的但经久不息的反对之声:
1、厉以宁说:“为了达到改革的目标,必须牺牲一代人,这一代人就是3000万老工人。”
他还说:“8亿多农民和下岗工人是中国巨大的财富,没有他们的辛苦哪有少数人的享乐,他们的存在和维持现在的状态是很有必要的。”
这些话,折射出厉以宁的阶级立场!
如果您了解国有企业被卖,老工人下岗后的悲惨生活,您一定不会喊出:“厉以宁永垂不朽”。
人民永远不会忘记这一段历史,随着大量国企消失,城市职工大量下岗,或被卖断工龄,或被迫提前退休,有保障的就业机会大量减少,职工工资和生活水平不断下降。从沈阳铁西区,到郑州纺织工业基地,再到株洲市清水塘老工业区,那么多为新中国工业化做出突出贡献的国企工人,生活陷入到了窘困之中,而在厉以宁看来,这都是“代价”。
与此同时,少数人的确富了起来!
厉以宁的确很懂西方经济学,但他的立场未必站在广大人民群众这边。
一个工程院院士是厉以宁的老乡,有一次在北大开会时好心提醒说:“厉老师,你上街的时候千万不要被人认出来呀,不然会被人用砖头……”
2、厉以宁不能称为“中国的经济学家”,只能称为欧美西方经济学理论的搬运工,他从来没有提出什么创新型的经济理论。
3、厉以宁曾把自己的30年,归结为四件大事:参与立法、推动股份制改革、扶贫和推动民营经济发展。
1980年4月,厉以宁第一次提出股份制来解决就业问题,这对后来国有企业股份制的推行以及证券市场的培育,奠定了重要基础。
1986年,厉以宁在北京大学“五四”科学讨论会上说:经济改革的成功并不取决于价格改革,而取决于所有制的改革。厉以宁认为,产权改革是最重要的,而产权改革就要通过股份制来实现。这实际上就是私有化改革,就是要彻底地把“公有制经济”转化为“私有制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