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社评:世界经济复苏关口,要警惕分裂“逆风”
全球经济是否已经挺过寒冬?几乎所有人都希望从这个问题中得到肯定的答案。随着中国经济复苏势头向好,亚洲等区域新兴经济体增长前景改善,以及此前在各机构预测中普遍认为会衰退的美国、欧元区经济体和英国2月份商业活动有所回升,应该说目前全球经济的状况比几个月前预测的情况要好一些。但是,世界经济能否降低衰退风险、走上复苏之路仍然不明朗。换句话说,往何处去仍取决于各行为体的选择。
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成千上万的抗议者走上柏林、伦敦、巴黎以及欧洲其他主要城市的街头,要求结束在乌克兰的战事,并敦促西方政府停止向战场输送武器,与俄罗斯进行和谈而非“升级战争”。同样的场景几天前也出现在华盛顿林肯纪念堂前,抗议者要求美国停止煽动俄乌冲突、促进双方和谈、解散北约、削减军费等。据组织者介绍,这可能是伊拉克战争以来美国最大的反战示威。
这些反战示威出现在俄乌冲突一周年之际,更深层次的背景是美欧多国并未摆脱通胀风险,总体而言仍在衰退边缘徘徊,这也严重拖累了世界经济前景。然而,美西方对降低衰退风险的关注,似乎远远比不上对地缘政治对抗的热情。同样在这个周末,G20财长会在印度班加罗尔闭幕,尽管主办方印度更加强调全球经济面临的威胁,但美西方舆论却鲜有关注全球经济这件G20的“正事”,反而把注意力全都放在俄乌冲突上。去年以来,因类似原因导致G20等重要国际合作机制的联合公报“流产”,已经不止一次。
应该说,当下全球经济面临的风险很多,与通货膨胀加速、能源和粮食紧缺、美联储加息、债务危机等影响全球经济前景的具体因素相比,对全球经济走上复苏道路威胁最大的,是一些国家为了自身的战略目的执意以政治和所谓“意识形态”划线处理经济贸易问题,推动世界经济持续走向“分裂”。正因如此,前有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预警世界分裂的风险,后有世界经济论坛呼吁“在分裂的世界中加强合作”。IMF总裁格奥尔基耶娃此前警告,一旦出现“大分裂”,世界GDP将萎缩1.5%,每年损失超过1.4万亿美元。这将意味着物价几乎全面上涨,全球公共产品的供给将严重下降。
在这方面,作为GDP约占世界四分之一的美国,尤其需要克制地缘政治冲动,把更多精力投入到有利于本国民众,也有利于世界福祉的事情上来。事实上,不仅是俄乌冲突升级,当前全球经济遭遇的很多困难、面临的许多不确定性,都与华盛顿极度自私自利的对外政策有关。比如,美国的《通胀削减法》被认为正“分裂欧洲”,其试图组建的“芯片联盟”,则在动摇全球科技产业链的根基,而华盛顿拿出“民主对抗专制”叙事大搞阵营对抗,也扮演着阻碍国际合力共同对抗风险的破坏性角色。
最近,多家国际机构调高了2023年世界经济的预期,这主要是因为对中国及亚洲经济的看好。经合组织最新的报告认为,随着欧洲和美国经济大幅放缓,亚洲新兴市场经济体预计将在2023年占全球GDP增长的近3/4。然而同样不容乐观的是,阵营对抗的阴影正在靠近——华盛顿拿着俄乌冲突的剧本,在亚太制造恐慌,兜售“安全保护”,试图把这片合作发展的热土变成大国博弈的棋盘。这已经引起了很多国家的警惕。
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也是任何时候都绝不能放弃的道义目标。没有哪个国家或者机构组织能凭一己之力让世界经济快速恢复,它注定是一个全球携手努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只有发展中国家在牵头出力是远远不够的,经济总量占全球一半以上的美西方国家,不应对“十个发达经济体中有九个可能会减速”的警告只是摊摊手,表示“没办法”,它们应该做并且能够做的,其实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