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并不存在真正的企业理论
看到题目,大家都不以为然。
难道象生产函数理论,厂商均衡理论,成本收益和利润理论等等,这些微观经济理论都不是企业理论?
我们还是来看看事实吧。
西方经济学理论可以区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大部分。宏观经济学不是企业理论这是人所共知的。那么,微观经济学中是不是存在企业理论呢?
所谓的微观经济学是以需求、供给与价格均衡理论为基础。而需求、供给与价格均衡理论反映的是市场交易,讨论的是价值规律问题,是市场机制问题。生产函数理论分析的是生产中的投入与产出的关系,是为了揭示决定供给曲线变化趋势的基本因素,它的内容仍然属于市场机制。成本收益和利润理论则是探讨作为市场主体的行为状态,这一问题的探讨依然在市场机制的范围之内,因为市场机制也存在主体问题。至于生产要素价格和收入分配理论,帕累托最优理论等等,就其内容而言,更是属于市场机制问题的探讨。由此可见,微观经济学理论实质是具体探讨市场机制的经济理论,可以说它是一种市场经济理论,却不能说它是企业理论(包括其中的生产理论,厂商理论,成本收益和利润理论等等)。
但是,有人会说,经济学界都一致地把科斯公认为建立企业理论的始祖,难道科斯理论也不是真正的企业理论?
新古典厂商理论只是把企业设想成为一个利润极大化的实体,这一设想没有超出市场主体的范围,而且就这一设想的目的而言,也是为了市场机制的探讨;科斯的所谓替代市场理论,从市场角度提出了为什么有企业以及企业的边界和规模问题,他的出发点和基本方法仍然局限于市场机制的范围之内。科斯理论靠近了企业机制这个大门,但是,却始终没有进入企业的大门之内,这是因为科斯始终站在市场机制的大门里走不出来。
科斯认为,企业与市场是两种不同的组织劳动分工的方法,企业的出现一定是企业的管理成本低于市场的交易费用,管理成本与交易费用的差别是企业出现的原因。企业的边界是由企业的管理成本与交易费用的差别决定的。当企业规模扩大时,管理成本会上升,这种上升接近节省下来的交易费用时,企业的规模就不会扩大了,直至管理成本等于交易费用,企业规模也达到最大。正因为这样,人们才认为交易费用是现代企业理论最重要、最核心的范畴,是科斯理论的支柱(程承坪《企业理论新论――兼论国有企业改革》第83页;吕中楼《新制度经济学研究》第57页)。
交易费用,顾名思义,就是进行交易的费用。那么,这里的交易费用又是什么意思呢?
旧制度经济学把交易界定为人与人之间的权利转换关系。但“从科斯的有关著作来看,虽然他也把交易界定为人与人之间的权利转换关系,但是他把交易局限于市场交易,并不包括康芒斯的管理交易和限额交易”(程承坪《企业理论新论――兼论国有企业改革》第87页)。也就是说,科斯的交易费用是指市场交易费用,而不是其它交易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