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赵文凌:注重调查!反对瞎说!
媒体的翻车也不止一次了,只是这几天非常密集,从“孔乙己文学”的评论翻车到“不上进只上香”的评论翻车,再到今天又冲上热搜引发热议的“客运站要消失了吗”的话题……结合最近倡导要调查研究,我脑子里一下子想到了毛主席的这两句话——注重调查!反对瞎说!
这两句话收录在毛选第一卷的《反对本本主义》。本来这篇原来叫做《调查工作》,曾经还遗失了好长一段时间。遗失的时候,毛主席是非常惋惜的,幸运的是后来又找到了,找到之后又进行了修订改名,成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反对本本主义》。文章开篇,毛主席就用非常浓厚的感情写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注重调查!反对瞎说!
最近媒体的这几次翻车,我看就完全是一个典型,一个“瞎说”的反面典型。
01
孔乙己文学这段时间非常流行——“学历是我下不来的高台,孔乙己脱不掉的长衫”。直接原因还是因为快到毕业季了,踏着疫情进学校的这波学生又不巧遇上了一个“最难”就业季。在这种情况下,类似的孔乙己文学本来是大学生们的一种自我调侃,无可厚非。
可是,好为人师的媒体们却看不了青年人这样的态度,硬是通过一篇毫无水平的评论又把孔乙己文学炒热了。
我虽然称不上能够完全读懂鲁迅先生,但我起码知道,鲁迅笔下的孔乙己绝对不是因为个人原因才变成如此的,鲁迅先生看到的不止是孔乙己个人的懒惰,更不像这篇评论里一样把孔乙己失败的原因归结为“好吃懒做”,“总是偷”。
鲁迅先生笔下有很多类似孔乙己这样的小人物,我之前曾经写过一篇关于祥林嫂的评论《读《祝福》,才知道为什么毛主席与鲁迅心灵相通》。祥林嫂固然也有缺点,还会傻乎乎地捐门槛儿,可祥林嫂的悲剧绝对不是因为她个人迷信,而是这个字缝里都写着“吃人”的社会出了问题。除了祥林嫂、孔乙己,还有闰土、阿Q等等,这些人物都或多或少有一些问题,甚至包括去吃人血馒头的愚昧群众,更是令人痛恨。但鲁迅先生从来没有把自己的文字刺向这些普通人,他的文字刺向的是塑造了这些悲剧人物的黑暗旧秩序和酿成了一个又一个悲剧的伪善“吃人”者。
回到现实当中,为什么孔乙己文学会盛行呢?按照当代青年的愿望,自己上了大学有了知识以后,应该能获得一份较为体面的工作,起码能够吃住不愁。可现实给了这些初出茅庐的青年们一个打击,原来努力了十八载,也没能改变自己的命运,依旧是要兢兢业业为了房贷车贷拼命硬干。这样的落差背后,其实是当代青年对工作环境的不满、对收入甚微却压力山大的不满、对未来不确定性的焦虑……他们只能自嘲为孔乙己,把种种复杂的情感寄托在这个小说人物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