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病原体来势汹汹:究竟是免疫债的缘故,还是免疫城池被攻破?

2023-03-25 4125 0
作者: 重楼 来源: 红歌会网

  今春这波流感来势汹汹。

  无论是从身边统计学,媒体报道,还是哨点提供的监测数据,都证实了这一点。

  为何会这样,网友与专家都给出了自己的判断,其中大多数专家提得最多的一个词叫“免疫债”。

  所谓免疫债,也叫免疫差距,指的是长期低接触某种特定病原体而导致的保护性免疫力不足,使得更大比例的人口易感染该疾病。

  专家们的解释是,因为既往三年戴口罩、保持手卫生、保持社交距离等措施,国内普遍人群病原体免疫刺激缺乏,易感人群增加,那么,当这些措施变弱之后,必然会比原来更容易感染呼吸道疾病。

  这个解释,乍一看,还挺合理的。

  它也与我们早就熟悉的一套理论(假说)相吻合,即兄弟姐妹多的,或者经常接触土地和自然的孩子,对某些类型的过敏和呼吸道疾病的抵抗力,明显比独生子女或者在相对洁净的环境下生活的孩子要强。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们的身体接触到了那些温和的病原体,免疫系统得到了训练。

  但是,这些病原体其实是与人类在数十万年乃至上百万年共同演化的,对人类而言,它们已经显得温和,这里更多指的是细菌,包括部分益生菌和共生菌。

  把这样一个有着限定条件的理论(假说)泛化成为一种普世的“真理”,发生在2021年。是的,2021年免疫债(immunity debt)这个词才出现,国内医学界属实跟上了国际前沿的潮流。

  这个词出炉的背景,不言而喻。

  如果免疫债针对烈性传染病依然有效的话,是的,公共卫生都可以取消了,做得越多,免疫债越多,出来混迟早要还,之后的报复岂不更加激烈?甚至,某些群体直接可以利用免疫债来贩卖各色病毒、细菌了,以后会不会出现类似奶茶店一样的店铺,只不过里面卖的是covid-19、HIV、流感病毒之类的病原体,并且根据得病的程度轻重来定价,越重的可以定越高的价?

  干净的饮水减少了腹泻、新鲜的空气减少了呼吸道疾病,这些都是伟大的成果。但是,它们在免疫债面前,显得那么的荒诞可笑。

  这不是国内专家第一次针对免疫债的运用。

  去年4月29日,针对多国集中爆发的“不明原因急性重型肝炎”,某神算的知名肝病医生在该院感染科公众号号中就给了自己的精彩点评:

  全文营造了一种风轻云淡的氛围,至于原因,其解释如下:“目前推测是长时间的新.冠隔.离,儿童长时间没有接触过这种病毒,突然接触会产生比较严重的免疫损伤有关”。

  然而,“隔.离”,当时的英美等国可没在隔.离,张口闭口就是隔.离,还长时间,有点儿实事求是的样子吗?

查看余下52%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