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毅:青年失业率19.6%,如何破局?
青年失业率19.6%,如何破局?
——亟待“专业—产业—职业—就业”四业贯通
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数据显示,3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3%,比上月下降0.3个百分点。但值得注意的是,16-24岁劳动力调查失业率升至19.6%,较2月提升1.5个百分点,创2022年8月以来新高。青年人就业状况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大局,青年人兼具“科技、人才、创新”的“第一生产力、第一资源、第一动力”的集成、合成优势,必然应该成为“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创新驱动战略、产业链中高端战略、原始创新策源地”等国家系列战略实施的实践主体,而绝非仅仅是被动等待、被动安排就业,亟待强化“专业—产业—职业—就业”四业贯通,降低青年失业率、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
一、强化“中国自主学科体系”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与就业互为推动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高校毕业生和青年人兼具“科技、人才、创新”的“第一生产力、第一资源、第一动力”的集成、合成优势,必然应该成为“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创新驱动战略、产业链中高端战略、原始创新策源地”等国家系列战略实施的实践主体,而绝非仅仅是被动等待、被动安排就业,而是需要推动青年人更具主导性、主动性地激发其潜质潜力和创新动力,成为企业产业、尤其是产业链“中高端战略实施”的铸造者、推动者,成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主力军、生力军。这就需要牢固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理念,“人才引领发展,是指人才及其相关要素在一定的条件基础上,通过一定的方式,形成相应的动力和功能,在一定的机制下驱动、牵引发展”,由人才决定并引导发展,而非仅仅是被动等待发展产生岗位,是从人才支撑发展、人才优先发展基础上的飞跃,是从要素驱动阶段、效率驱动阶段到创新驱动阶段跃迁的必然要求,也是青年人更具主导性、主动性地勇敢拥抱发展拥抱社会、发挥潜能潜质的必然趋向。
抗击新冠疫情三年,国际贸易摩擦突出、经济下行趋势严峻,就业受到严重影响,利用网络招聘平台数据实证检验疫情对青年人就业的影响发现,疫情冲击下毕业生就业市场供需两端均受到影响,表现为招聘需求下降、求职人数上升、就业景气降低。2020-2022年高校毕业生总量分别达874万、909万、1076万,2019-2022年积累1077万毕业生未能就业,2023年1158万高校生面临就业。据智联招聘《2022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2022 年人文学科毕业生的就业签约率仅12.4%,而理科、工科的就业签约率分别为29.5%和17.3%……年轻人在毕业季时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压力,就业市场的严峻无疑是其中最大的问题”[4]。另据中国统计局统计数据,自2021年以来,以高校毕业生为主体的16-24岁青年登记失业率一直处于高点。2022年7月,16-24岁青年登记失业率高达19.9%,虽然11月份连续下滑至17.1%,2023年3月再达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