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 昆山房企降价遭处罚:“不许跌”的背后逻辑


  5月5日,苏州昆山住建局发布一则通报文件显示,昆山两家房企因在项目销售过程中,“擅自大幅度降价销售,扰乱了房地产市场正常秩序,造成了社会不稳定因素”,遭到严厉处罚,被暂停网签资格进行整改,其“不良行为”计入年度诚信档案……

  据媒体报道,其中一处项目推出的特惠政策是一房一价,每套房源优惠30万左右,折算下来相当于75折至8折左右。

  这则新闻引起了社会舆论的哗然。

  其实,早在2021年多地就陆续出台了“房价限跌令”,某些地方的住建局还对多家房企的项目负责人进行了约谈,并计入企业信用不良记录,打击房企“恶意降价”。

  关于“限跌令”,此前住建局的解释是“为了保护购房者的权益”。这一理由貌似很有道理,已经买房以及把房屋当作投资品的家庭,还有地产企业以及各级政府,当然是不希望房价下跌的。

  在房价早已远离房屋真实成本的今天,房地产很大程度上已经扮演着“投资品”的角色,“买涨不买跌”是“投资人”的普遍心态。在“房价上涨预期”下成长起来的房地产业,早已经成为一场击鼓传花的游戏,将个人、企业、银行和政府深度地绑定在了一起,反而让“不许跌”成了精英的共识。

  2020年,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城镇居民家庭总资产均值为317.9万元,中位数为163万元。

  很多人感慨自己“拖了国家后腿”,抱怨自己“被平均”。事实上,这还不是最主要的问题。对于“先上车”的已购房群体而言,在北上深这样的超一线城市拥有一套住房,哪怕还背负着贷款,家庭“净资产”也能达到数百万,位列“中产”。《2018中国城市家庭财富健康报告》显示,中国家庭住房资产在家庭总资产中占比77.7%,远高于美国的34.6%。

  但“中产”的大量存在高度依赖于“房价上涨预期”。

  例如,首付30万、贷款70万买一套100万的房子,当房价处于“上涨预期”,这30万就是家庭的“净资产”。一旦房价下跌,假如跌破70万,贷款要继续还,而家庭“净资产”则立刻清零转负;原本房价处于“上涨预期”的小康中产家庭,立刻就沦为赤贫甚至是“破产”家庭……

  不要以为这样的情景不会出现,笔者的一些亲朋好友前两年因为限购在二三线城市贷款买了“公寓”(商用房),想投资用来养老。其中一位朋友三十多万总额买的公寓,相邻地段的新盘行情已经跌破二十万,还“有价无市”、无法脱手,而他还背着18万的贷款;在北京隔壁的燕郊,很多二手房从高峰的三万多跌到了一万多,这已经不仅仅是腰斩了……

查看余下77%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2条)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2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