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立虹:谈谈“领导大气”问题——领导修养三题之二
近闻,某地一办公室主任在饭桌上给分管的副市长倒水时,因第一次接触副市长太紧张,不仅水溢出杯,流的哪里都是,还将开水烫了领导。惹得那位副市长大为恼火,连训带骂。办公室主任的上级某部门一把手很尴尬,严厉批评办公室主任太不小心,连忙给领导赔不是,为缓解紧张气氛,还讲到毛主席接见女劳模,女劳模打喷嚏喷了主席一脸吐沫,而毛主席幽默大笑的故事。可那位副市长不依不饶,说“我没有毛主席那么大气”!由此不禁要问:大气本来是一种荣耀,是无形的资本和资产,为什么一些领导干部拒绝大气,而且拒绝得那么理直气壮?
首先,我们要先弄清领导大气的内涵。领导干部的大气,是与大度相联系的,这是领导干部心胸境界的集中表现,是反映领导干部综合素质的一种修养品位,更是领导干部对待群众感情和态度的一个侧面衡量和检验。领导干部大气不是孤立的存在,是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根基,与破私立公的大方、公而忘私的大度相辅相成,共同塑造的领导干部形象,体现着官德官品,也充满着群众史观和唯物辩证法。因为这种大气,与某些领导“当官作老爷”的思维是相悖的,所以他们自然认为这种大气对自己太苛刻,离自己太远,而把大气当作要求下属的事。
有些领导干部也讲究“大气”,但他们讲究的“大气”是大手大脚、大模大样的“大”,是权大气粗的“气”。一些领导以为,花钱大手大脚、挥霍浪费就是大气;居高临下,摆大架子、发大脾气就是大气。实则大相径庭,这不是领导应有的大气,而是官气、霸气。一些领导面对长期复杂严峻的执政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滋长了令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官气和霸气,这种官气和霸气,严重脱离人民群众,危害党群干群关系,亵渎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实属党中央持续反对的“四风”。领导干部的大气也绝不是慷国家之慨的“大方”,在这方面应该学会貌似“小气”的“抠门”,学会对自己秉公用权严格要求的“抠门”。面对共同富裕的日益推进和廉政廉洁的要求,领导干部不仅要把“抠门”作为艰苦朴素的象征,打好“持家之道”这张牌,不仅要用“抠门”念好自律这本经,还要用“抠门”消除扭曲的价值观和处世观的奢侈浪费恶劣影响,抵制“为了面子好看”摆“阔气”、充“豪迈”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抵制为了显示财富、权力和身份而肆意挥霍大操大办的“大排场”、“大气派”,身体力行用自己“抠门”的克勤克俭带来风清气正。领导干部的“抠门”,还表现在锱铢必较杜绝权力滥用,做到对待权力“不越雷池一步”的“较真”,和任何可能越权的行为划清界限,坚决杜绝用权上的“随意”和挥霍。领导干部念“抠门经”,更表现在“不争”上,即在政治上不争职位提升和解决职级待遇等名额,不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名额;在荣誉上不争高级职称和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和各种“评优评先”等名额。领导干部的“抠门”,不是心胸狭隘的“小气”,不是听不进、听不得甚至反感群众不同意见,对提不同意见同志怀恨在心、暗中进行打击报复的各类“小气”,也不是脱离实际一味省钱、以节约为名去降低群众的正当福利,而是彻底消除让广大群众中产生怨气、影响同人民群众的感情的官气霸气,形成消怨气、聚民气、树正气的良好风气,以良好的党风政风形象诠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