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立虹:想好了吗,为英烈做点什么?
“我为英烈读首诗”,为烈士墓区做点事,甘当志愿祭奠烈士的志愿服务者,此乃湖南革命陵园清明时节开展的“2023·崇尚清明祭英烈”活动。这种别具特色的缅怀英烈形式方法,受到全国人民的赞誉。尽管清明节已过,但力所能及为英烈做点什么,以实际行动传承红色基因、厚植爱国情怀,却成了新时代捍卫呵护英雄的永久课题,成了党的百年育英工程延伸延续的具体标识。于是想到了历史虚无主义亵渎玷污英烈的种种行径,联想到打棍子扣帽子影响乃至扼杀英雄成长的令人扼腕事情,感到都有结合自己实际为英烈做点什么事的责任义务,真诚地纪念革命先烈,弘扬先烈精神,继承先烈遗志,为营造新时代培育英雄环境贡献力量。
为何强调为英烈做点什么?因为党在百年奋斗征程中特别注意培育英雄,特别注重关心英雄尤其是少年英雄的成长,不仅战争年代涌现出千千万万英雄,而且在社会主义建设年代也是英雄辈出,启迪我们今天关爱英雄,善待英雄,呵护英雄。
为英烈做点什么,前提是要有对得起英烈的敬畏之心,让胡说八道的所谓“专家”闭上臭嘴。大家还记得新中国为保护集体利益英勇牺牲的少年英雄刘文学吗?当时他的名字英雄的红领巾紧紧联系在一起,一直是少先队员、共青团员的学习楷模。那首广为传唱的“渠江水长又长,一个红星闪闪亮,少年英雄刘文学”歌谣,就是新中国第一个少年英雄刘文学的赞歌。可在历史虚无主义猖獗时期,诸多黑手向这位小英雄挥舞莫须有的棍子,什么“刘文学是出名的调皮大王”,什么“刘文学当时也是去偷海椒”,甚至刘妈妈后改嫁给姓王的人,也被这些恶毒的人有鼻子有眼地穿凿附会为“刘文学的妈和偷海椒地主的哥哥结了婚”,各种脏水污水泼向少年英雄,让长眠地下的亡魂突然打个冷战。事实是,1959年11月18日晚,刘文学帮助队里干活回来,发现地主王荣学偷摘集体的海椒,毫不犹豫地冲上前去阻止。王荣学的收买和威胁也丝毫没有动摇刘文学保护集体利益的决心,他不顾个人安危与坏人展开了搏斗。地主王荣学怕事情败露,活活把刘文学掐死,牺牲时年仅14岁。凶手王荣学作案后还将刘文学尸体扔到土沟中掩盖真相,仍觉得不踏实,又将刘的尸体抛到50米外的一堰塘,制造出刘落水被淹死的假象。然而仅仅3天即1959年11月21日,凶手王荣学便落入法网,被判处死刑。并在合川体育场举行万人大会追悼刘文学,刘文学的事迹和名字迅速传遍祖国大江南北,全国少儿开展了“学习刘文学,做党的好孩子”的活动。1982年4月、1983年10月,合川县人民政府、国家民政部先后批准刘文学为革命烈士。可以说刘文学代表了新中国少年公而忘私、英勇无畏的蓬勃向上,诠释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下一代捍卫人民果实的炽烈,昭示了少年英雄像捌玖点钟的太阳光照人间。那些居心叵测者不仅以“如果王云学不是地主,会不会有这样一个时代英雄”指鹿为马,而且无中生有,以“是否迫于生活无着才去偷窃”开脱地主王荣学的狠毒残忍,更以“都是饿的”侮辱那个蒸蒸日上让帝国主义胆寒的火红时代,很显然他们否定小英雄的真正目的是为了否定那个伟大时代。今天我们必须对刘文学故事正本清源,找回对刘文学英雄的崇敬,身体力行宣传英雄,捍卫英雄,捍卫那个为了集体半背篼海椒而舍身的纯真时代。当然,西化渗透和历史虚无主义污蔑丑化的不只是刘文学,也不只是新中国成立后的英雄,而是所有民族英雄。革命时期的刘胡兰就是典型代表。15岁就英勇就义的共产党员刘胡兰,是一位为革命事业而英勇献身的少年英雄,这一点早已成为历史公论,毛泽东主席曾为她的事迹两次亲笔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然而,近年来网上不断出现一些污蔑诋毁英烈刘胡兰的谣言,如“刘胡兰是最终被乡亲们,而非国民党反动派,铡死的”“刘胡兰是部队首长的小三”,有人甚至荒唐地要求把刘胡兰从课本中删去,等等,造成非常恶劣的影响。所以说“为英烈做点什么”,就是人人行动起来,堵上污蔑英雄的混蛋们臭嘴,保证我们这个社会不能忘记为我们这个民族、这个社会做出贡献的英雄们,保证英雄不被今天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淹没埋没。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