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立虹:老子骑青牛的“牛”
辛丑牛年有个老子骑青牛的话题,至今意犹未尽。近期忽见老子故里河南鹿邑县纪念老子诞辰2594周年,不禁想到了老子骑牛出函谷关留下的博大精深“道德经”的牛创作,生发的种种生动美丽牛传说,演绎的辞世成仙种种牛神秘。于是决意续写当时搁浅的文章,以期通过老子思想文化种种“牛”得到启迪。
“紫气东来”,是人们熟知常用的成语,其典故就源于老子骑青牛出函谷关。据说驻守函谷关的总兵尹喜看到紫气东来的喜人情景,认定路过的老子必定是贵人,不但把他拦了下来,还想用出短时快速作文的难题逼迫他留下来。谁知,老子文如泉涌,喷薄而出,洋洋洒洒一挥而就《道德经》。更令尹喜没想到的是,他这么一栏,这么一逼,既使老子留下这篇影响久远的千古不朽文章,也对国家治理、政治文化和思想道德建设,以及匡衡处世处事诸方面产生了巨大效应。中国现代文化旗手鲁迅先生曾专门创作故事新编《老子出关》,特别提出老子骑青牛出关生发的“紫气东来”形成的重要文化基因,无论是高贵的帝王之家,还是普通的百姓之家,都把“紫气”当作吉祥的象征,都认为哪个地方有宝物,哪个地方就会在上空出现紫气,以至于不少人家大门上都呈现“紫气东来”字样,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老子骑青牛的“牛”。不过,无论是老子骑青牛的“牛”,还是老子骑青牛出关生发紫气的“牛”,亦或是由此延伸的种种“牛”,说到底根子还是他的《道德经》思想内涵深刻、辩证法力量的强大,唯有抓住这个根本,才能揭示老子骑青牛“牛”的真谛。
老子骑青牛的“牛”气冲天,源自老子博大精深的哲学思想。他的《道德经》包含丰厚的辩证法思想,用“道”解释万物的演化过程,对中国哲学的发展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并且形成了道家和道教,与儒家、佛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核心。《老子》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是为“反者道之动”,“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又以为世间事物均为“有”与“无”之统一,“有、无相生”,而“无”为基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老子的辩证法思想主要内容,既有承认矛盾存在的客观性,矛盾(即对立统一)是事物发展的真实内容及根本动力,老子发现了事物本身具有对立双方的矛盾,提出了具有一定辩证法意义的“反”思想,“反”这一范畴是老子辩证法思想的核心,它实际指矛盾着的事物的对立双方;也有关于矛盾对立统一的思想。矛盾双方在统一体中的相互结合,以及双方处于某种平衡状态,是客观世界中常有的现象。正是这种平衡,为事物的变化发展准备了必不可少的条件;还有矛盾双方相互转化,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矛盾双方不仅是对立统一的,而且在一定条件下还有相互转化的趋势,《道德经》指出“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十六章),意思是说,宇宙间的事物尽在往复变化之中。由此推出一条法则,物极必反,剥极必复;更有变化发展的辩证思想。辩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科学,在老子的《道德经》中,他的贵柔思想就包含着变化发展的思想。可以说,老子思想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其思想核心是朴素的辩证法,对中国乃至世界哲学的发展,对唯物辩证法的产生、普及发展,都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他的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家学派,不但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中国2000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于是和古希腊哲学一起形成了人类哲学上的两座不可比拟的高峰,老子也因其深奥的哲学思想被尊称为“中国哲学之父”。老子创立的道家性命双修,推崇的不言之教,强调的物极必反,讲求的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在现今仍有重要启迪作用,无论对领导干部修养官德,提高官品,克服形式主义和特权思想,还是对普通群众处世处事,管好自己,增强素质,不要做越界的过火过分事情,都大有益处,这也是老子“牛”的可贵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