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虬:张雪峰的文科志愿与毛主席的大学观

2023-06-29 2973 1
作者: 紫虬 来源: 昆仑策网

  辅导报志愿的张雪峰最近引起争议,这位在网上有近千万粉丝的老师,因反映社会现实,幽默直率,不仅受到广大高考学子和家长的关注,也受到大批与报考志愿无关网民的支持和肯定。

  报大学志愿,是全家大事,关系如何应对未来“毕业即失业”。一位新疆的家长说孩子想报新闻专业,张似调侃答道,以你孩子的高分,最好的方法是,报志愿那几天把他打晕,然后在本科目录中随便拨拉一个专业都比新闻要好。

  不料这段别具特色的视频引起轩然大波,一位新闻学教授来辩,一家大媒体记者来辩,张反问,若你孩子,愿其学新闻否?答曰,不。张回,那你和我辩有何意义?……张雪峰的观点是,凡是文科,大都没有“专业壁垒”,即学了这个专业未必比不学者干的好。张雪峰老师对学文科的家长表达了深深同情。

  这些观点反映了当下的社会现象,深得多数人赞同。新闻传播学的教授粉丝数寥寥无几,不如各行各业的网红自媒体,证券教授股票长期被套,工商经济学教授办企业办不过初中生,学金融的成绩拔尖不如拼爹,就连能用笔触及人的灵魂,而被不同群体、阶层和阶级分别欣赏的作家路遥和莫言,他们的大学学习也属先写作上路后的“回炉”性质。

  对文科教学的失望,是解放以来至新时期社会矛盾尖锐的必然反映。

  解放七十多年来,对大学文科评价以至办学问题的讨论从未停止过。毛主席的老师,著名的教育老人徐特立主张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党的创始人之一董必武在法学教育中强调把正规法学教育和培养法治干部实际技能结合起来。

  五、六十年代,解放后的各地教育改革层出不穷。1956年八大后,退居二线,“有几年没有参加政治局的会议”(《毛泽东年谱》5,518,1965.8.5)的毛泽东,专注于理论和调查研究,关注大学中涌现的改革和新生事物,这位实践大家要在基层群众的创新中检验自己教员出身的切身经验。

  1958年,毛泽东视察南开大学、天津大学,高度肯定了天大的勤工俭学和半工半读,听说天津有60多所中学。办起了生产车间或校办工厂,说:学校是工厂,工厂也是学校,农业生产合作社也是学校,要好好办。要讲实际,科学是反映实际,是讲实际的道理。不知道实际,老讲书本上的道理,怎么成?(《毛泽东年谱》3,406,1958.8.13)

  同一时期,毛泽东在与哈军工学习的侄子毛远新的几次谈话中指出,“中国历史上凡是中状元的,都没有真才实学,反倒是有些连举人都没有考取的人有点真才实学。不要把分数看重了,要把精力集中在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不要只是跟在教员的后面跑,自己没有主动性。反对注入式教学法,连资产阶级教育家在五四时期就早已提出来了,我们为什么不反?只要不把学生当成打击对象就好了。”(《毛泽东年谱》,5,380)

查看余下74%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1条)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1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