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清华的“舆论反击”提点意见(刘继明点评)

2023-07-06 4117 6
作者: 劳尔 来源: 人境院

  清华开始反击了。先是6月25日(周日)“清华大学学生记者团”公众号发表了题为《关于清华的这十个谣言,不要信!》(以下简称《不信》),再是7月2日(周日)“水木TsinghuaCenter”发表了题为《网络暴力下的真实清华》(以下变成《网暴》)。期间,“新京报快评”6月29日(周四)还发表了《警惕恶意抹黑清华大学的舆论倾向》以示支持。间隔三四天一篇重磅文章,像是要制造一波相对持久的攻势,自带流量的清华开始收复自己的舆论阵地。

  清华发声是让人喜闻乐见的,这至少表明这所国内顶尖、世界一流的大学对来自底层大众批评的声音没有缺乏反应,而是开始认真对待。虽然这些来自底层的声音不乏博取流量之嫌,听起来似乎也不甚高明,谣言与真相齐飞,偏激与深刻夹杂,但能在底层大众中获得很高的传播量,并激起一定程度的共鸣感,说明确实迎合了大众对清华的一些感性印象,客观上对很多人的意识和潜意识造成较大的影响力。从讲求实际的角度,此时正值高考后报志愿,谣言虽终归是谣言,但“三人成虎”,若任这些泛滥,必定会对自身形象造成伤害,也会影响高分考生的选择,便宜了隔壁的北大。借这几篇反驳的文章,也是一种形象公关和招生宣传。

  但我读了这三篇文章,却感到有些遗憾之感,清华似乎可以做的更好。作为一个局外人和旁观者,忍不住替越俎代庖出出主意。

  总的来看,清华辟谣给出的论证还是粗线条的,似乎并未让人十分信服。这在那篇《不信》中,显得更为明显。其实,《不信》选出来的十大谣言,有几个还真不值得回应。比如第五条“清华科学研究显示:男性过度关注国际形势、军事等内容的,容易导致贫困”,有点互联网生活经历的人一看便是恶搞,在此拿出来认认真真地为“十大”凑数,倒是有点小题大作了。值得反驳的几个谣言,其实涉及的是清华在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问题。

  在谣言一“清华毕业生有80%都出国了”的反驳中,清华列出了统计数据,称:“这5年来清华毕业生出国(境)深造人数占毕业生总人数比例最高也不过16.5%,而且连年下降!2022年只有7.1%,这个出国率在国内高校中并不突出。”稍微清楚情况的人都知道,近年出国率的下降,主要是疫情以及签证首先问题造成的,文章特意回避了这点,似乎是想暗示出国率下降是学校教育的结果。其实,清华只要列出毕业生实际的出国比例就好,完全不必用力过猛地说什么“连年下降”。

  为了反驳谣言六“大国工匠中没有清华毕业生”,《不信》给出了一份长长的名单,列出了几十位国计民生各领域曾担任总设计师、总指挥的清华毕业生。这个用事实说话的反击很有力,但却暴露出另一个问题,名单中的清华校友最晚毕业的是1997年,次晚毕业的是1987年,其余都是改开前毕业。改开至今也有四十多年了,四十多年还不够清华的毕业生们成长为大国工匠吗?

查看余下65%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6条)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6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