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我爱进步的中国,不爱落后的中国”


  刘继明老师发了一条微博,阐述自己对“爱国”的理解。这些话在马列毛主义者眼中是一个最基本的常识,却引来一位曾经的“伪左”大佬的揶揄,给刘继明老师扣上了“左派恨国党”的帽子。

  (参见:https://weibo.com/1422448662/NhyZV9rTX

  前大佬自述“曾经幼稚过,狂妄过,左派过”,而今“正道正派,崇德守法,爱党爱国,服务人民”,并进一步阐述了他对“左”的理解:各国内部都有贫富差距。推崇道德,遵守法律,则各阶层、各阶级、各民族、各性别、各宗教的人可以和睦相处,融合成一个团结奋斗、积极向上的整体。若是强调自由竞争、阶级斗争,则人民内部的各种矛盾必将无限放大,社会族群撕裂,大家都想靠形成多数力量而剥夺少数,不事生产。这是西方民主,也是野蛮。

  前大佬把阶级斗争理解成“大家都想靠形成多数力量而剥夺少数,不事生产”,真不知道这算哪门子的曾经“左派过”。

  前大佬以前的确“狂妄过”,狂妄到去“批马恩原著”,然而从他所谓的“批判”文字来看,恐怕连原著都没怎么读过。

  单说把阶级斗争理解成所谓“形成多数力量而剥夺少数,不事生产”,这明显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栽赃”。

  马克思在《资本论》里详细地阐述了资本积累的过程。资本家的第一桶金是怎么来的?亚当·斯密称之为“先前的积累”,而马克思则称之为“原始积累”。这种原始积累在资本家身上表现为财富的蓄积,在劳动者身上表现为除了可以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来换取生活资料之外,“自由”得一无所有——资本关系的前提,即是劳动者与其劳动条件的所有权发生分离。

  而原始积累的方法,决不是田园诗般的东西,而是到处都充满着劫掠、血腥、杀戮、征服,简而言之,是由暴力来支配的——例如发生在英国的“羊吃人”的圈地运动,又如发生在我们身边的裹挟着几千万下岗工人血泪的“化公为私”……

  拿到第一桶金之后,资本家要把这笔钱投入生产,本金已经全部投入到厂房、设备以及购买原材料、支付工资……但是,人们惊奇地发现,资本家并没有因此变贫穷,反而越来越富,这里的奥秘就是“剩余价值”。剩余价值的一部分用于保持资本家奢华的生活作风,而另一部分则用于扩大“再生产”,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追逐更多的剩余价值,这就是资本积累的过程。

  可见,在资本积累的过程中,资本家始终扮演的是“剥夺者”角色。

  所以,马克思才在《资本论》得出了“剥夺剥夺者”的科学结论,劳动者自己掌握生产资料进行生产,而绝不是什么“形成多数力量而剥夺少数,不事生产”;而造成族群撕裂、对立的,恰恰是制造两极分化、社会矛盾的资本家。

查看余下38%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8条)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8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