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沙:巴以冲突,谁是始作俑者?
联合国自成立以来,就一直存在两个老大难问题,一个是巴勒斯坦问题,一个是克什米尔问题。
这两个问题都涉及到领土、宗教、民族、政治,双方冲突一直没有停止过。巴基斯坦是因为有大国撑腰,所以印度无法吞并克什米尔,否则的话,这里民众的惨状不输巴勒斯坦。
印度这次第一时间跳出来支持以色列,其中原因就有克什米尔情结。
而这两个老大难问题的始作俑者就是美国和英国这两个盎格鲁-撒克逊同伙。
巴以冲突前传
中东地区位于亚非拉三大洲交界处,巴勒斯坦则是连接东西方的交通枢纽和经济文化融合之地,也是三大一神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和犹太教的圣地。
原先这里住着迦南人和阿摩利人,据说在公元前12世纪犹太人在摩西带领下“出埃及”并占领了迦南,后来,亚述、巴比伦、波斯又轮番统治着这片土地。再后来,罗马帝国成了这里的主人,当罗马帝国奉基督教为国教后,被驱逐的犹太人就开始在全世界流浪。
以上“历史”有不少是《旧约》神话,犹太人想用上帝赐予的名义来建立得到“应许之地”的合法性。
1517年开始,奥斯曼帝国统治了巴勒斯坦地区将近400年,生活在这里的主要是阿拉伯人。
1840年,英国外交大臣帕默斯顿(后来的首相,这个名字总是与鸦片战争联系在一起)说服苏丹,让英国在耶路撒冷设立了领事馆。
英国的动机是为了获得埃及和苏伊士运河控制权,以确保他们与殖民地印度和澳大利亚的交通。
当英国人在耶路撒冷建立影响力之后,与英国政府关系紧密的犹太富商看到了“复国”的机会。
现代巴勒斯坦问题源头可追溯到1897年在瑞士巴塞尔召开的第一届犹太复国主义者代表大会。它通过了一项旨在巴勒斯坦地区实行殖民定居点的纲领,犹太复国主义分子开始了有组织的行动。
当时,巴勒斯坦生活着穆斯林、基督徒、犹太人,他们是混居的,说明三方和睦相处。阿拉伯人的人口占据绝对优势,19世纪中期,这里的人口结构为:40万穆斯林、5.3万基督徒、4.7万犹太人。
直到1917年,也是如此(阿拉伯人644000,犹太人56000)
犹太人如此之少,所以他们与大家和睦相处。
在欧洲的犹太人制造了一个谎言,说巴勒斯坦是一块无人之地,而犹太人是无地之人。将无人之地交给无地之人,这是顺应上帝旨意。
犹太复国者的目标是将非犹太教徒一律赶出这片土地,并禁止其它宗教的存在(2021年2月,在以色列阿什杜德市,一名在当地传播基督徒的外国游客就因为赠送福音书给别人,被以色列军警逮捕,后驱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