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右翼上台,阿根廷会向何处去?
2023年11月19日,在阿根廷总统大选第二轮投票中,极右翼候选人哈维尔·米莱获得55.69%选票,成功当选总统,将于12月10日正式就职,任期四年。
53岁的米莱出生于阿根廷首都的一个匈牙利后裔家庭,少年时与父母关系不和,多次遭受父亲暴打,心理遭受创伤,性格暴躁、极端,不再相信家庭,目前只与五只英国獒犬生活在一起。米莱大学毕业后成为经济学专家,在学术圈渐获名气,加上他擅长演讲,自创脱口秀节目,希望通过媒体发声扭转阿根廷经济颓势。但看到左右翼传统执政力量均无力改善经济,米莱认识到,必须从政才能实现他“重建阿根廷”的抱负。于是,米莱于2021年创立自由前进党,开始步入政坛。
“政治素人”米莱缘何当选?
作为政坛新秀,米莱政治根基薄弱。在竞选初期,曾因观点激进、风格偏激不被舆论看好。但米莱最终实现“逆袭”,主要有以下三点原因。
执政党无力应对困局导致民心思变。近年来,阿根廷面临严峻的通货膨胀和经济衰退困境。中左翼执政联盟候选人、经济部长马萨,自去年上任以来实施的经济改革未见成效,无力兑现促进经济增长、消除通胀、提升民众生活水平的承诺,阿根廷经济形势甚至更趋恶化:黑市汇率已跌至1美元兑1010比索;通胀连创新高,今年将突破150%,是全球通胀最高的国家之一;贫困率更是高达40.1%;外债规模已突破2700亿美元,可支配外汇储备不足45亿美元,阿根廷经济处于“硬着陆”边缘。加之多个腐败丑闻牵涉中左翼执政联盟,民众对政府已失去信心,“宁愿将未来交给魔鬼,也不选择马萨”。
米莱竞选策略得当。米莱凭借经济学家的背景,抓住阿根廷民众因经济社会长期困顿而对传统左右政党普遍失望的心理,塑造“救世主”形象,吸引了大批“阶级滑落”的中产阶层和对现状不满的利益受损群体。在10月大选首轮投票位列第二后,米莱意识到民众对其激进的自由派观点心存疑虑,因此及时调整竞选策略,一方面重点攻击左翼执政党经济治理失利的“软肋”,承诺优先保障工商业“自由贸易权利”,赢得商界和农牧界认可;另一方面在不断回调“放弃国家对医疗、教育、养老金的补助”等激进观点,大力安抚中间阶层的焦虑。
中右翼联盟选票有效转移。大选首轮投票结果显示,中左翼执政联盟候选人马萨得票率36.7%,极右翼候选人米莱得票率30%。被淘汰出局的得票率第三的布里奇及其“幕后掌舵人”、前总统马克里在选后表态支持米莱,米莱获得大量中间阶层选票,支持率从30%增至55.76%,最终实现较大优势反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