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松民:那些年,我们遇到的美国总统们之尼克松


  01

  做为一名六〇后,第一个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美国总统,自然是尼克松。

  虽然街上悬挂着“全世界人民和被压迫民族团结起来,打败美国侵略者及其一切走狗”的大字标语,我们在学校里也激情澎湃地唱“东风吹战鼓擂,现在世界上究竟谁怕谁?不是人民怕美帝,而是美帝怕人民”,但在少年朦胧的意识中,觉得既然毛主席肯接见他,尼克松应该也不会太坏。

  记得当时看纪录片“新闻简报”,毛主席接见尼克松、基辛格,对尼克松没有过多注意,反而是看到毛主席年事已高,身体也不太好,油然从心底浮出了担忧、凝重的感觉,尽管还是“少年不识愁滋味”的年龄。

  以后上了初中,在父亲的书架上找到一套“内部参考书”,尼克松的《六次危机》,才发现尼克松居然是反共起家,他的书有极强的意识形态,一点也不回避政治。

  现在看起来我们的歌唱得没错,的确是“美帝怕人民”。

  尼克松反共,又要访华,是时势使然:美国在越南打不下去了,要体面撤退,没有中国高抬贵手是不可能的。更重要的是,自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对中国二十多年的封锁,接近完全失败,中国已经建成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初步实现了工业化,并且拥有了“两弹一星”,继续围堵中国,只会对美国自己不利。

  02

  因为尼克松(其实是美国)具有这种两重性,所以,在和尼克松打交道时,就要特别重视辩证法,在抓住中美关系本质的同时,把握好对立面的统一。

  有一次,一位老将军和我谈过这样一件事,令我印象深刻。

  他说:

  “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下半年中央军委就指示军政大学在原政治学院举办学习班。三个月专学列宁帝国主义论,我有幸参加了。关系正常化,不能忘记帝国主义本质。中央的立场非常明确,毛主席考虑得十分全面。”

  毛主席是辩证法大师,他处理任何问题,都历来强调“要防止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中美关系刚刚开始改善,毛主席就预见到党内军内对美国重新产生幻想的倾向可能抬头,立即安排高级军政干部“专学列宁帝国主义论”,认清美帝国主义的本质没有变化,使他们明白,邀请美国总统来访,不过和美帝国主义斗争的新形式罢了!

  精英阶层之所以容易对美(包括西方)产生幻想,从历史的角度上来说,和近代以来中国长期处于半殖民地状态,无力主宰自己的命运有关。不相信自己的力量,不敢自主掌握自己的命运,总是期待大国、强国的保护和“善意”,已经成了很多精英的潜意识,这是投降主义、臣妾主义的社会与心理基础。

  幸运的是,有毛主席掌舵,这种思潮和倾向一露头就受到了严厉批判,中国牢牢掌握着中美关系的主动权。

查看余下61%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6条)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6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