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吉坷德:哈尔滨,冬天里的一把火
哈尔滨火了,火得出人意料,火得让人有些瞠目结舌,火得又让人心旷神怡,在一个最寒冷的时刻,让人由内而外地感到舒坦。
“北伐,北伐”,这个杀气腾腾的字眼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充满了曼妙的风情,带来一种高级的情感震撼;而“南方小土豆”这个明显带有歧视性的字眼,居然被东北人的温情和友谊折腾成了最尊贵客人的同义词,被来访者兴高采烈地戴到了自己头上。
哈尔滨成了网络平台上的最热,在“南方小土豆”的集体反馈中,这里的城市洋气,街道干净,居民大气,物价低廉,消费合理。被善意包裹着的小土豆们这才发现,“东北人都是活雷锋”不是一句调侃,而是每个人都能看到的事实。
“68元锅包肉”引发的哈尔滨市民自发“清理门户”事件,说明他们真的把小土豆们当成了自己的亲人,不允许他们受到一丝一毫的委屈。这是一个城市的性格,也是东北的性格。在这样的氛围中,收获的当然是愉快的旅游体验。
“南方小土豆”成了哈尔滨的宠儿,他们在这里走进了温暖,体验到了久违的人情味,而他们也成了哈尔滨最坚定的铁粉。如果说倾心和信任也是一种成见,那么他们就充满了这种成见。他们不允许吐槽,不允许抹黑,不允许指责哈尔滨,这种成见越来越深,越来越顽固。
这就是哈尔滨,这就是东北,两年前还被地域黑得一无是处体无完肤的东北。在这种舆论温水煮青蛙中几十年的东北,好像一下子换了个人,突然间拥有了璀璨的光华和灵动的活力,而且这一切都显得那么和谐自然。
几十年来,“投资不过山海关”成了沿海利益集团套在东北头上的紧箍咒。如果把消费也看作是一种投资的话,那么“南方小土豆”的投资大军已经打破了这一定律,他们的义无反顾和前赴后继,再一次说明了有些东西其实是一个伪命题。
这不是牵强附会生拉硬扯,一年前华为,百度,京东,腾讯,中科,中兴,同时与黑龙江签署了深化战略合作协议。中俄共同开发远东,东北是最大的受益者。今天哈尔滨的这一把火仅仅是前戏,主角已经登场,还没有亮相。
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风水轮流转,坚冰融化从来都悄无声息。但是在哈尔滨冬天里的这一把火,包括在很多细枝末节的变化上,从中却可以看到大势,可以看到一片新的天地。
2023年全国城市的“顶流”是什么,是满城烟火气的淄博,是把小土豆宠上天的哈尔滨。这两个地方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摆脱了资本信仰,寻找到了比金钱更加可贵的东西。
这个可贵的东西就是人性,就是明码实价公平交易和童叟无欺,就是人情味,就是信任和尊重,就是中华传统美德。有人说哈尔滨在抄淄博的作业,这没什么不好,向学霸学习近平总书记是好过同市场小流氓混在一起。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