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铭:必须把货币与金融严格区分开
从共产党在中央苏区创办苏区银行,到新中国成立,再到改革开放之前,中国共产党什么时候搞过金融?彼时共产党只搞货币,并不搞金融。非但不搞金融,也不允许别的什么势力在根据地之内搞金融,严格打击高利贷。而且,共产党刚刚解放全中国,就取消了股市等金融市场。
把金融与货币混为谈,不加区分,是对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经济货币历史的极大歪曲。
首长说,中国金融与西方金融有本质区别。就是说,不能用你满脑子的西方金融概念来生套中国共产党的经济货币和金融实际和历史。
共产党搞货币、经济的本领,是极其伟大的,经验独特的,是西方经济学无法理解的!新中国,同时面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全方位遏制,却是第三世界国家中,唯一一个实现工业化的国家!还能支持第三世界民族独立和解放运动,还能在国内进行医疗、教育革命、土地改造,人口和寿命实现倍增,社会环境安定祥和。没有极其伟大的货币工作,这是不可能的。
我们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建国以后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充分重视货币在分配行业劳动力资源、平衡各行业阶层利益收入、突出国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卫生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形成一二三产业有机结构、支撑国家对人力物力动员的能力,但也并不仅仅甚至并不重点依赖货币的这种功能,我们更加依重的是公有制和劳动人民群众集体所有制的作用,依靠的是土地改革、三三制、统一战线、人民公社和公有制主体地位,来动员人力物力、形成政治经济重点,我们什么时候重点依赖过金融?从来没有。
各革命根据地、抗日革命根据地、解放后的全中国,有股票市场吗?没有。有理财、信托、基金、期货、虚拟货币吗?没有。有储备外汇吗?没有。而是坚持国际收支平衡原则,有点外汇,主购买西方的黄金。有离岸人民币吗?没有,人民币不出国门,自然,也没有人民币自由兑换一说,人民币汇率由政权决定,没有汇率市场。
保险、再保险业,股份制,有一些,那是旧时代的产物,为了国际经济金融斗争,我们保留了一些,比如,中国银行、中国交通银行,还保留了股份制,保险公司,也没有完全取消,但实际上作用不是太大。国债,解放之初发行过,后来,还清这部分国债之后,到了60年代后期和70年代,就不再发行国债。
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前期,银行是相对独立的,执行货币发行和流通控制职能。1968年起,银行收归财政,是财政部门之下负责货币发行业务的一个部门,各省市自治区的人民银行,归各自的财政。实际上意味着中国取消了西方式的银行,意味着此时的中国只有服务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货币,而基本上服务于各种私有经济的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