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军:为什么建议人大常委会代表全民行使国有资本所有权?

2024-06-21 759 0
作者: 梁军 来源: 昆仑策网

1.jpg

  为什么建议人大常委会代表全民行使国有资本所有权?

  ——国企改革开新篇系列之八

  梁军(全民监事)

  我在《全民所有资本市场化监管基本法》中建议:“人大常委会代表全民,取代政府行使国有资本即全民所有资本的所有权,享有出资人的一切权利。”

  换一个机关做出资人代表,有可能发生质的变化吗?万一还是换汤不换药,咋整?

  

  阐释我的观点(理由)之前,先说点相关的话题。

  有读者后台留言,大概意思是说我在绕远路,写了这么多期文章了,还没进入国企改革的“改革”正题。

  《全民所有资本市场化监管基本法》,洋洋洒洒大几千字,这还不算具体的改革建议吗?为免遗漏,我特意将上文链接放在每一篇文章的置顶,好像还是不管用。

  你不看是你的事,我必须把该讲的道理依次讲完。道理不讲清楚,上来就是三板斧,这很多人都会。看着过瘾,也十分讨喜。不过也就博得一点流量,其实没什么用。

  现今的所谓“改革”,可能也是一些读者所理解的“改革”,基本上还是在原有的理论框架(地基)之上,在企业管理技术层面捣腾(建楼)。

  说得难听一点,很多时候连“建楼”都算不上,更像是重新“装修”。

  比如说“三项制度改革”,正式提上改革任务清单(从1999年的十五届四中全会算起),有25年了,改得怎样了呢?每次改革都绕不开这个任务,每次总结都少不了这方面的成就,而下一轮改革又再继续啃这块“硬骨头”。

  对于任何一位私企老板,不分行业,不论大小,你跟他说“职务能上能下、薪酬能高能低、人员能进能出”,这是一块很难啃的硬骨头,他一定会觉得莫名其妙。

  为什么进了国企就能上不能下、能高不能低、能进不能出了?这些怪现象和臭毛病,你到私企试试?国企和私企的公司治理机制究竟有什么不同?国企究竟能不能真正按市场化机制管理运营?

  如果不搞清楚问题发生的机理,仅就上下、高低、进出做表面文章,那不就是“装修”(装样子)嘛!

  我有一句很经典的判断:改革理论一定存在某个盲区。

  这个盲区,肯定不在技术层面,而在于理论构建。用上面的比喻,就是问题在地基部分,而不在地面以上的楼层,更不在房间里的地板墙面。

  《全民所有资本市场化监管基本法》,类似于重新打地基起高楼。开新篇系列,就是逐一解析新的地基与构建其上之大厦的设计理念。

  我的理论与制度设计,是一个环环相扣、互为支撑的整体。我已经用了4篇文章阐述该不该全民分红,用了2篇文章阐述国有资产、国有资本、全民所有资本几个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就是要从根本上把这座新的国企改革大厦的基础打牢。

查看余下83%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