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杨幂查重0.9%背后的“学术奇观”

2024-06-26 1952 0
作者: 张惠彬、仲思睿 来源: 文化纵横

  ✪ 张惠彬 仲思睿

  西南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院

  【导读】近日,知名影视演员杨幂在C刊扩展版发表文章,得到广泛关注,其中“查重率0.9%”的结果引发网友对论文质量的讨论与质疑。有学界人士指出,过高的查重率可能意味着相似观点的论文引用过多,缺乏原创性;而查重率过低也伴随着风险,可能意味着作者忽略了回顾既有研究成果,文章学术性不足。纷纷扰扰的舆论又将“查重迷信”推至风口浪尖,乃至有学生感叹,“现在写论文几乎成了一种‘技术活’,学术味道越来越淡了”。

  本文深入分析了高校普遍存在的查重依赖现象。在文献检测系统过于机械、过于依赖数据库文献量等情况下,高校基于对文献检测报告单的信任,片面将其作为唯一的抄袭判断标准。过度的查重依赖又催生出一种“学术怪象”:有了查重系统,大量“避重神器”也应运而生。例如,AI降重软件可以将论文中重复的语句替换,上传后数分钟内即可获得降重后的论文。而“高金”的人工降重论文流畅度更高,更难以被察觉与其他论文的相似之处。

  作者认为,“降重”与查重服务通常会被同时提供,学生与科研人员会误认这些都是论文写作的必经环节。然而“降重”服务本质上属于“洗稿”行为,其法律性质为著作权侵权与无效合同行为,不应被简单地看作是与查重相伴而生的商业模式。在“查重迷信”愈演愈烈的现实之下,高校和被检测者都困于僵化的审核流程中。然而,“降重服务”的市场越做越大,这何尝不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学术不端”呢?

  本文原载《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5期,原题为《破除“查重迷信”:知网时代学位论文抄袭判断标准的匡正》,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供读者参考辨析。

  破除“查重迷信”:

  知网时代学位论文抄袭判断标准的匡正

  引言

  2022年6月12日,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发布《关于中国知网向个人提供查重服务的公告》称,中国知网向个人用户直接提供查重服务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报告单。该公告一经发出,即引起学界热议。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报告单具有客观明确、易于获取等优点,对遏制学术不端行为起到了一定的辅助作用,但其在实践中的应用也存在过于机械化、过于依赖数据库文献量等显见缺陷。

  回顾历史,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报告单在实践中的应用范围,伴随着国家对学术不端行为规制力度的加强而扩大。自2007年起众多高校对硕博论文的重复率加以要求,促使中国知网发布了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2010年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在《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倡议书》中提出,各期刊社、编辑部“应使用有关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对来稿进行检测”。2016年教育部《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指出,“高校应当利用技术手段防范学术不端行为”。这两份文件为分别为期刊和高校使用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提供了依据。目前学界对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应用的研究集中于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的运行机制与检测标准,该系统在不同学科——如医学、法学、数学、生物学等论文检测中的缺陷之处,以及学术共同体视角下学术不端防范体系的构建。

查看余下88%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