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医疗”不可行?且看赤脚医生与社会主义医疗经验

2024-09-01 2944 9
作者: 洪若诗 牛康民 来源: 食物天地人

导 语
         近日,主张“免费医疗”的北大教授李玲被诸多大V痛批:有人质疑她的学术背景,有人扒出她民企高管的身份,更多人则质疑她主张的“免费医疗”,他们认为李玲教师是在为医药资本化开路。他们并不知道“免费医疗”只是一个俗称,全称叫国家医疗服务体系,其以公立医院为主体,由国家来负担医院运营成本及医务人员工资,老百姓看病并不是一分钱不花,而是少花钱、花小钱。他们更不知道我国曾经也建成过全民医疗保障制度,并显著提高了人口健康水平。

         今天,我们就给大家分享英国旅华医生洪若诗与美国华裔社会学家牛康民关于新中国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赤脚医生的论述,通过“赤脚医生”们的诞生、成长,一起来看中国社会主义医疗的经验和成绩。

         赤脚医生,一个即将消逝在时代长河中的重要群体。他们在农村各项物质、资源匮乏的情况下被培养出来,他们为农村带来的不仅是改天换地的医疗奇迹,更与农民群众共享了难以衡量的精神财富:赤脚医生与农民间建立起来的和谐友爱的医患关系,通过教育和医疗实践带来的思想变革惠及彼此,让温暖包裹着的精神觉悟流淌在农村土地上,默默生根发芽。  

         
          作者|洪若诗(英国外科医生)、牛康民(美籍华裔医学社会学家、人类学家)

   翻译|丁卯 侯乐 侯泠 缇戈

         一、敢教日月换新天

  只有对照过去,才能更好地理解当下。

  解放前,传统中医大夫在农村是受尊敬的权威人物,同地主和官僚关系密切。多数名中医住在县城,由于在农村的稀缺价值,他们收费极高,广大贫苦农民根本难以负担。他们的草药方剂往往非常昂贵,因为他们要令人们相信,高价药的药效远好于便宜的。虽然很多传统中医大夫在诊断和治疗上医术高超,他们中的一些人也毫无保留地为患者治病,然而,鉴于沉重的经济和社会负担,农民只得从其他地方寻求缓解病痛的办法(比如村里的巫婆神汉),也就不足为奇了。

  1935年,中国的人均预期寿命约为28岁。解放前中国基本没有可靠的卫生统计数据,但据保守估计,和平时期的死亡率在每千人30-40人之间,婴儿死亡率在每千人160-170人之间。

  妇女和儿童的境况糟糕得简直无法形容。男人们起码还吃些粮食,才有力气下地干活。而妇女们,尤其是那些在家里照看孩子的妇女,只能吃些稀粥、草和树叶。她们极度营养不良,到了中年便牙齿掉光,老态龙钟。由于缺乏钙和维生素D,许多少女的盆骨变软变窄,因此正常分娩要么不可能,要么非常危险,以至于女性死亡中有6%-8%是由于分娩造成的。

查看余下90%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9条)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9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