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轮到美国被踢出群了!
1月9日,一件让美国万万没想到的事情发生了。世界反兴奋剂机构(WADA)直接把不交会费的美国踢出了群,宣布从今年1月1日起,美国代表在WADA执行委员会中的资格被自动取消。
取消美国资格的直接原因,是美国至今还没有向世界反兴奋剂机构(WADA)缴纳2024年的360多万美元会费。“每年1月1日,任何代表未缴纳上一年度年费国家的基金会董事会或执行委员会成员,将自动失去其席位。”取消资格的理由合情合理,让美国无法辩驳。
其实,美国本来是想凭借不交会费向WADA提条件,没想到WADA竟然会如此不讲情面。
美国反兴奋剂机构,也就是USADA,是一个政治背景浓厚的反兴奋剂组织,由美国政府资助并由美国国会监督,多位官员与美国政府、国会关系极为密切,在美国政坛中有着相当的影响力。
不同于其他国家的反兴奋剂机构致力于公平竞技,对运动员进行监督的功能,USADA的主要功能是对其他国家的运动员进行监督,甚至栽赃污蔑,而对本国运动员,则是网开一面,极尽袒护之能事,基本上就是个保护伞。
这一次美国不交会费,最直接的借口,就是针对中国2021年23名游泳运动员的曲美他嗪兴奋剂检测阳性事件。
2021年4月,23名中国运动员在全国游泳锦标赛期间,因食品污染导致兴奋剂检测结果呈阳性。事件发生以后,中国反兴奋剂中心及时主动地向世界反兴奋剂组织和世界泳联通报了此事。最终,经过世界反兴奋剂机构和世界泳联的审查,判定涉事运动员无过错、无疏忽,没有任何违规行为,不按兴奋剂违规处理。
然而,美国却找到了借口,持续质疑世界反兴奋剂机构处理此事的公正性。在三年后的巴黎奥运会开幕之际,美国反兴奋剂机构再次利用举报和媒体途径,要求对包括汪顺、张雨霏在内的11名参加奥运会的中国游泳运动员禁赛。
面对美国的指责,WADA对此事发起独立调查。2024年9月,瑞士独立检察官科迪尔在WADA执委会会议上提交最终调查报告认为,WADA对中国游泳运动员所涉案件的处理没有偏颇。
美国被啪啪打脸之后,是不是就消停了呢?没有。
因为,美国一直就在试图建立一个与WADA并列甚至凌驾于其上的“平行世界”,一意推行自己的单边“治外法权”,试图成为世界反兴奋剂的“执法者”。
2020年生效的美国《罗琴科夫反兴奋剂法》,就是最好的例子。这一法案规定,美国可以对参加各种国际赛事的外国运动员实施“长臂管辖”。只要是有美国运动员参加的国际大赛、有美国经营业务的企业赞助的赛事,以及在美国有转播权的比赛,如果发现外国运动员使用兴奋剂,美国就可以对违反者提起诉讼、要求赔偿、没收财产等。这权力比WADA还大。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