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穷人的困境:我们为何一边痛恨消费,一边拼命买单?
《工作、消费主义和新穷人》
[英]齐格蒙特·鲍曼(1925-2017)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21-9
在生产者和普遍就业的社会中 ,贫穷是一回事。在消费者社会中,贫穷是另一回事。在后者中,生活项目围绕消费者选择而建立,而非围绕工作、专业技能。“贫穷”曾与失业联系在一起,如今,它主要指向有缺陷消费者的困境。这种差异改变了贫穷的体验方式,这也是新自由主义的社会疾病。著名社会学家鲍曼的这部作品,对于消费者社会及其影响进行了反思和论述,并追溯了现代历史上发生的这种变化,对其社会后果进行盘点,同时还考虑了与贫困作斗争和减轻困苦的各种方式的有效性。
2025年2月10日,冬厦Primavera公众号编辑组举办了《工作、消费主义和新穷人》读书会。先由主持人鹅肝酱不加吐司介绍了本书内容,以下是讨论环节的文本,分享给公众号的读者们。(关于读书会活动,可见文末)
01
为什么福利国家被抛弃了?
鹅肝酱:
鲍曼这本书最有意思的分析是回答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不单单是资方、“经济基础”乐意去支持新自由主义改革,而且“大众”也支持。当然所有人都会从经济角度去研究经济制度本身变迁的理由,但作者关注了社会心理学话题,他去研究为什么大众、普通人,会去选择一个实际上跟自己利益相悖的新自由主义。作者也是在这个问题下讨论福利国家的兴衰。有经济审查的选择性福利制度导致了福利国家最终的自行衰退:由于缺失普遍性福利制度所拥有的公共性,走向了对最底层、最贫穷的人的歧视,进而最终抛弃了底层人。
Luc:
你理解的这个逻辑可能反过来了,我觉得对作者来说,不是审查机制导致福利国家的崩溃,然后又导致从生产伦理到消费伦理的转变;其实是反过来,先有了向消费伦理的变迁,所以才导致了福利国家的崩溃。书里提到的是二战之后的“物质激励”开启了消费化。
还有一个需要注意的,工作伦理是资本主义现代化建立起来的,而且是同前现代的经济状况下人们的工作习惯和生活方式相冲突的。有朋友认为“工作伦理”是“小农思想”,其实恰恰相反,工作伦理的胜利就是建立在小农思想和其生产方式的被消灭的基础上的,工作伦理是非常资本主义和现代性的东西。
鹅肝酱:
是的,工作伦理跟规训是结合的,规训就是要求你服从工厂纪律,不断生产,尽管这个生产对你来说是没有意义的。如果你是一个前现代的小土地所有者,你是个农民,你怎么可能会在中世纪的环境下生产那么多,生产的限度就是自己的需求。所以资本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工作是把这些人从这种环境中拉出来,拉到工厂里,然后接受规训、成为一个好工人。所以工作伦理一定是现代性本身,而不是说是一个什么遗留,它是一个很新的东西。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