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既然没花在老百姓身上,那么花哪儿去了?
国家财富年年涨,给老百姓的民生钱怎么不涨?钱都花哪儿了?
2024年数据显示,老百姓的消费支出仅占生产总值的37%,而美国、日本、英国等发达国家均在55%以上。
说白了,老百姓口袋里没钱,看病、上学、养老只能自己硬扛。
老百姓扛着好几座大山
当政府花在老百姓身上的钱少了,老百姓的生存压力就大了!
以医疗为例,尽管医保覆盖面扩大,但个人自付比例仍高达34.9%(2021年数据),远高于发达国家。
有网友吐槽:“一场大病就能掏空全家,说是全民医保,实际还是自费医疗”。
教育领域更是“拼爹现场”。公立资源紧缺,私立费用天价,家长不得不砸钱补课、买学区房。
而据发改委数据,教育经费占比虽连续5年超4%,但城乡差距、重点校与普通校的鸿沟却越拉越大。
养老问题更是一言难尽……
有退休工人直言:“我每月领2000,人家退休金领1万,这钱到底是谁的?”
钱去哪儿了?
钱既然没花在老百姓身上,那么钱花到哪里去了?
1、截至2023年,地方政府债务余额突破40万亿,不少城市连利息都还不起,只能“借新还旧”。钱都填了窟窿,哪还有余力惠民生?
2、尽管中央三令五申压缩“三公经费”,但地方隐性支出依然庞大。有基层干部透露:“接待上级考察,一顿饭吃掉贫困户半年低保”。
同样是发展中国家,巴西和印度的民生投入却更高。
-巴西:将国民总收入的9%投入医疗,建立全民免费医疗体系。虽然效率受诟病,但穷人至少看得起病。
-印度:教育经费占比超4%,公立学校免费入学,尽管质量参差,但底层孩子有了上升通道。
反观我们国家,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老百姓却在为生计疲于奔命。
有网友说:“国力提升了,获得感却跌了,这提升到底为了谁?”
民生支出低,本质是考核标准的问题。
当政绩成为唯一考核标准,地方官员自然热衷盖楼修路,而医疗、教育这些“看不见的政绩”就被搁置。
在此强烈建议:
1.提高民生支出占比:至少向发展中国家看齐,将卫生、教育经费提高一倍。
2.打破不公分配:公务员与普通职工的养老、医疗待遇必须一视同仁,同一片土地不能天差地别啊!
底层百姓要的很简单——看得起病、上得起学、养得起老。有了这个基础,国家的盛世,也才是老百姓的盛世!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