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风细雨:关于司马南被禁言
最近,围绕司马南发生了两个比较大的新闻热点,一个是司马南在美国十多年前买了一套房子被曝光成为舆论一大热点;另一个热点是从8月20号司马南在微博、今日头条、B站等几个大的平台被禁言了。
给出的理由都是“违反相关法律法规”。
其实这两个热点也是相互联系的。
司马南的粉丝量从目前来看,至少有4000万。在微博的粉丝就有2203.7万,在头条的粉丝有1031万,其他一些大的平台也都在几百万。
四千多万的粉丝是个什么概念呢?这样说吧,人民日报可以说是我国发行量最大的一张报纸,据资料显示,2022年每日发行量约为300到400万份,在全世界各大传统媒体中体发行量占第四名。
这就是说司马南自媒体的粉丝量,接近人民日报发行量的10倍。
也就是说,司马南每天发的视频和文章在他的粉丝当中,如果有1/10的人看,就能达到人民日报发行量的数。
可见,司马南的自媒体影响之大、之广略见一般。
所以说司马南的自媒体被禁言这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大新闻”。
但是这里有两个奇怪的现象。
一是竟然没有上热搜。
二是主流媒体几乎没有报道,现在对这件事报道最多的大都是非官方网站和自媒体。
根据本人掌握的有关情况,对这一次司马南被有关平台禁言的几个问题,进行一下推测判断。
第一个问题,司马南因何被禁言?
大多数网友认为司马南之所以被部分平台禁言的主要原因,也是直接导火索是他昨天晚上发了一个视频,这个视频的名字就叫《司马南向公安部、中国网信办实名举报:联想花钱操控舆论》,这个视频呢,还被司马南置顶了。我同意网友们的这个判断。
司马南发的这个视频昨天晚上我就看到了,现在还能看,并没有下架。当时我就有一种“替他捏一把汗的感觉。”
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们平常所说的举报,主要是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就是向有关部门,即信访部门,或行政、司法部门,或直接给某领导写信、打电话或去当面陈述等。
第二种方式呢,就是公开在传统媒体和自媒体上揭露某人和某单位的问题。这种举报方式相对第一种来说力度更大、影响面也大、举报人的风险也大。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这种公开曝光举报方法有以下特点:
一是给有关调查部门增加了很大的压力,职能部门就面临着履行职责,给大众一个交代的压力。
二是因为你是公开曝光,这样给被举报单位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和压力。
三是举报人本人也冒着巨大的风险。如果你的证据不确凿或者不真实,举报人就面临着被反诉诬告的风险,从而要承法律责任。
司马南19日晚上那个视频,他也拿出了一些“证据”,这些证据主要是某微信群中的“对话”及其截屏图片,据司马南自己介绍,都是一些网友或朋友发给他的。
这些证据如果经过有关部门的调查是真实的,那说明司马南的公开举报是成立的,不存在诬告的问题,平台也会解封他的账号。
但就目前来看,也不能排除这里面有没有“陷阱”或者故意地引司马南上当的问题?因为靠这种微信对话的截屏图片造假太容易了。我只是说不排除,并不是说司马南的证据不能成立。正常情况下,司马南所拿出的证据,应该说是真实的。
有关部门“马上”进行调查,很快就会水落石出。
所以说,我认为司马南,如果没有其他的证据,仅靠这几张微信对话图片,还不能说太扎实。
有人可能会问了,就因为司马南公开举报这个原因就被禁言吗?
正常情况下,在司马南所公开举报的问题没有调查核实之前,确实不应该禁言。因为举报是每一个公民的权利,但是他举报的内容是否属实,那是另外一回事儿。如果他公开举报所依据的事实不存在,属于造谣抹黑,那他当然要承担法律责任。
是否违反法律法规?只有调查后才能给出结论。
第二个问题,是谁给司马南禁言的?
这无非有两种可能:
一种可能是某权力部门统一要求相关平台对司马南禁言。
另一种可能是相关平台根据有关人或单位对司马南这个视频的举报,平台自己决定给司马南禁言了。
我发现很多网友的推断,基本倾向于第一种可能,他们判断的依据是,这几个相对大的平台,在基本相同的时间和基本相同的理由给禁言的。只有权力部门才有这个能量和能力。
但我要提醒大家的“资本的力量也是非常强大的”。
而现在所有平台基本都是,只要接到对某个账号的某篇文章或某个视频的举报,平台基本上不进行调查核实,所采取的措施,一般的都是或删除文章和视频,或进行禁言。这样做也是为了切割,避免承担相关的法律责任,而且也是被允许可以这样做的。
凭资本的力量同时向几个相关平台进行举报,是完全做得到的。
另外,有网友还发现,目前只有这几个相对大的平台对司马南禁言了,仍然还有一些平台,或者较小的平台并没有对司马南禁言。如果真有这种现象存在,基本可以排除是有关权力部门统一做出的决定。
拥有4000多万粉丝的司马南,已经不仅仅代表他自己了,对司马南的“禁言”一定会引起舆论的关注。
目前,司马南本人和有关部门并没有对此事做出解释。
我们相信,很快就会真相大白的。
我们希望的是,司马南挺住了,别趴下。
【文/晨风细雨,红歌会网专栏作者。】